尉氏縣60歲的陳先生,發現自己最近幾天上廁所時小便呈紅色,內心極為不安,來到我院泌尿外科門診求治,泌尿外科二病區主任閆擁軍經過詳細的問診后,考慮有泌尿系腫瘤的可能性。住院后積極完善檢查,行膀胱鏡檢查發現膀胱內多發腫瘤,診斷性電切病理結果提示膀胱內多發“高級別浸潤性尿路上皮腫瘤”,惡性程度較高,有早期轉移傾向,符合根治性膀胱全切的手術指征。經過科內討論,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后,科室團隊決定為患者行“腹腔鏡下根治性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結清掃+回腸尿流改道術”。
6月5日上午,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在閆擁軍指導下,副主任醫師徐國良、主治醫師劉棚越手術組僅在陳先生腹部打了五個小洞,便完成了腹腔鏡下根治性膀胱全切及盆腔淋巴結清掃。然后,通過一個6~7厘米的切口完成了回腸尿流改道。整個手術歷時六個小時。目前陳先生病情穩定,術后第一日便下床活動了,第三日排氣后進流食,然后逐漸過度到了正常飲食。
閆擁軍介紹,膀胱腫瘤無論是開放術還是腔鏡下微創手術都是極為復雜的。“腹腔鏡下根治性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結清掃+回腸尿流改道術”號稱“泌尿外科最復雜的手術之一”,手術步驟多,涉及盆腔重要血管。由于腹腔鏡具有可多角度觀察、放大手術野等優勢,手術操作精確,分離解剖仔細,可以減少術中出血和損傷,并發癥少,因此腹腔鏡膀胱全切除術與開放性膀胱全切除術比較,能減少術中腸道暴露的時間,對周圍組織沒有干擾,縮短了手術時間,具有手術視野清晰、手術創傷小、出血少、痛苦小、術后恢復快、切口美觀等優點,同時也減少了一些并發癥的發生。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居于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七位,女性排在第十位,年齡以50~70歲為多。病理分型中超過90%系尿路上皮癌。膀胱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間斷無痛性肉眼血尿。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吸煙和長期接觸工業化工品是較為確切的膀胱腫瘤兩大致病因素。
閆擁軍說:膀胱癌早期起病隱匿,大多以無痛肉眼血尿為首發癥狀,臨床上容易被漏診或誤診。根據其病理分型不同,手術治療方式分為保留膀胱的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和根治性膀胱全切術,同時還要結合術后輔助化療等綜合治療,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見泌尿系統惡性腫瘤!
據悉,依托泌尿外科多年的微創技術優勢,結合我院建設一流大學附屬醫院的發展定位,近幾年來泌尿外科始終緊跟技術前沿,積極引進吸收先進技術,尤其注重疑難復雜病例診療技術的提高。開展的經尿道綠激光前列腺氣化切除術、等離子前列腺解剖性剜除術、可視腎鏡鈥激光碎石負壓吸引清石術、腹腔鏡下根治性膀胱全切術等一系列高精尖技術為廣大患者解除了病痛,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