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河大一附院腎病科了解到,自進入夏季后,到該科就診的痛風患者明顯增多。據該科主任劉建林介紹,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失調,其代謝產物尿酸在體內濃度過高所導致的疾病。很多人認為夏季痛風不易發作,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痛風患者既不能受寒,也不耐熱,天熱時痛風也很容易發作,因此,夏季更應小心痛風發作。
痛風夏季也高發
痛風是跟飲食密切相關的疾病,近幾年,痛風患者越來越多,而夏季是痛風患者的一個“高危期”。痛風的誘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量攝入酒精及高嘌呤食物。夏季人們喜歡喝啤酒、吃燒烤,而酒精、高嘌呤的食物會導致尿酸生成過多,一旦身體內的代謝不夠好,極易因血中的尿酸水平升高而誘發急性痛風。
高嘌呤食物主要有:動物內臟、肉湯、沙丁魚、魚卵、小蝦、菠菜、鵝肉、大豆制品、酵母、香菇和紫菜等。
2.大量出汗。夏季出汗較多,大量的汗液被蒸發,如果人體沒有及時補充水分的話,會導致尿量減少、尿酸排泄不足而引發痛風。
3.溫度變化過快。由于天氣炎熱,很多人都喜歡待在空調房里,太過貪涼,使得皮膚的溫度變化過快,這也是誘發痛風的原因之一。
對痛風要有警惕心
河大一附院腎病科主任劉建林提醒人們,如果暴飲暴食、飲酒、受涼、疲勞后突然出現某處關節劇烈疼痛,就要高度警惕是否為痛風發作了。尤其是對于有危險因素存在的人群,如患有高尿酸血癥、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的人、長期口服導致尿酸升高藥物的人及具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更應提高警惕。
痛風的危害有哪些?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關節損害。血尿酸長期增高導致關節紅腫熱痛,以下肢大關節較為多見。若關節炎癥反復出現,會導致骨質破壞,出現關節畸形等表現。
2.腎臟損害。痛風性腎病可導致血尿、輕微蛋白尿、腎結石,嚴重者會出現腎功能衰竭。
3.全身血管受損。痛風會加重冠心病、高血壓癥狀,影響血糖水平。
如何預防痛風的發生
1.少對著空調吹
對于痛風患者來說,環境溫度不宜太低,因為尿酸鹽溶解度與溫度密切相關。人體四肢末端的體溫最低,受周圍環境溫度的影響較大。尿酸鹽晶體易沉積于足趾、耳緣等溫度明顯低于中心體溫的部位,這些部位最好不要受涼。
痛風患者典型的足部關節炎常在夜間發作,這可能與這些部位的夜間溫度低有關。因此,要提醒痛風患者室內的空調溫度不宜過低,特別注意不要將風口直接對著關節吹。在空調房里別光著腳,最好穿上襪子。
2.飲食注意
少食動物內臟、魚類和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豬肝、豬肉、牛肉、羊肉、火腿、香腸、鵝肉、鴨肉、兔、魚蝦、菠菜、大豆制品和蘑菇等,花生也應少食。不要酗酒,尤其是要禁飲啤酒及食用小龍蝦。
3.及時補充水分
夏天出汗較多,會導致體表的汗液被蒸發掉,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的話,排尿量及排尿次數會減少很多,從而造成尿酸排泄不足,不斷地在體內沉積而引發痛風。因此,要提醒痛風患者多喝水,補水最好是以白天為主,夜晚特別是睡前過量飲水會導致起夜增加,影響睡眠質量。白開水、蘇打水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好別喝含糖飲料。
4.適量運動
持續一定時間的運動能夠恢復或改善痛風患者關節軟組織的彈性,改善關節活動度和功能,使得關節軟組織更加健康。適合痛風患者的有氧運動項目很多,例如快走、慢跑、打太極拳、游泳等。同時也要提醒痛風患者,不要在炎熱時段進行戶外運動,運動過程中也要多喝水。
5.控制體重
痛風患者往往合并體重超標,高尿酸與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合稱為“四高”。如果能把體重控制在理想范圍內,對于痛風的治療有巨大的益處。夏季是減重的最佳時機,如果能減少宵夜、適當運動、及時補水,減重效果將遠勝其他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