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衛麗是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的隊員。白天忙著治病救人的她,只有晚上才能抽空理理白天的事兒。夜深的武漢,幽靜中透露了幾分舒緩,無數個感動的瞬間、有情的故事在她的筆尖靈動,也讓我們走進了戰“疫”一線一個個不為人知的瞬間。
2020.2.18 武漢
轉眼來武漢已經二十多天。相信很多前來支援的戰友和我一樣,都經歷了從到達前的情緒萬千,到身在疫區的早已平靜、適應。從踏入武漢的第一腳起,我們已經和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運”。
我自己早已習慣,可親人們還是“每日惦念”。無論是好友,還是家人,每天總要和我嘮叨幾句“要注意做好防護啊”才能放心。他們因為我來武漢而變得更加關心疫情的進展,除了每天為我加油打氣,就是持續叮嚀。
進入隔離病房以來,挑戰不少,其中一個就是語言關。一些本地的大爺大媽不怎么會說普通話,有時需要猜測他們的需求。比如,27床的大叔說方言,每次聽他說話,都需要我先猜,然后他再反饋,通過頻繁的溝通我現在終于能聽懂他說什么了。在我不是很懂的時候,27床的大叔能夠耐心的聽我猜,我很感謝他。還有19床的大叔,由于他一側偏癱再加上方言,我到現在能聽懂的也就一小半,還好20床的阿姨能夠幫我翻譯。總之,我得再多聽聽武漢話,以便與病人交流,能像吃熱干面一樣無界限。
再者,就是身心的考驗。進入病房以來,真的是哭過,笑過,怕過,無力過。記得我第一次上夜班,那天當值04:00-08:00。可能時間點的關系,不知道怎么了,慢慢的我整個人有種缺氧的感覺,迷迷糊糊的,整個人懵掉了,我自己還沒有怎么感覺到,還是同事發現我不對勁,喊醒我的。那一刻感覺自己好沒用。也就是從那次起,我開始注意自己的休息和飲食狀況,為了堅決完成任務,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佳。
曾有人問我,疫情過后有考慮過換個職業嗎?我說,“不會”。這只是職業生涯中一段難忘的經歷,深刻的體驗罷了,并且能對疫區有所幫助,能挽救更多的病人也是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的神圣和光榮。
總之,相信人民的力量,相信明天的陽光。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