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認為,人老后動作自然就會變慢。殊不知,老人們動作遲緩可能是得了一種病。2020年4月11日是第24個 “世界帕金森日 ”,河大一附院神經內科主任李曉暉提醒市民,老人動作變得遲緩、走路顫顫巍巍容易跌倒,要警惕老人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
據介紹,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 ”,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資料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群每10萬人中約有1700人患帕金森病,隨著年齡增加而顯著升高,男性更多。帕金森病患者早期癥狀主要表現為動作減慢,可以伴有震顫,開始多從一側起病,所以會被誤診為腦卒中、腦供血不足等其他疾病。隨著病情逐漸進展,會出現不能行走、起床、進食、如廁等狀況,甚至不能在床上翻身,給生活帶來極大困擾,同時可能會并發肺部感染而危及生命。
如何判斷老人是否得帕金森病呢?李曉暉推薦了下面這12道題,如果超過3個以上的回答為“是”的話,就有必要到醫院就診了。
1.從椅子上起立是否困難?2.寫字和以前相比是否變小了?3.說話聲音和以前相比是否變小了?4.走路是否容易跌倒?5.腳是否有時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樣抬不起來?6.面部表情是否沒有以前豐富了?7.胳膊或者腿是否顫抖?8.自己系扣子是否困難?9.走路時是否腳拖著地走小步?10.嗅覺或味覺是否減退?11.是否有便秘癥狀?12.是否經常有睡覺時做噩夢、大喊大叫甚至從床上跌落等狀況?
如何預防帕金森病呢?專家給出以下幾條建議:
一是適當加強體育運動及腦力活動,不但有益身心健康還能延緩腦神經組織衰老;二是發現老年人有手抖、動作遲緩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時,及時送醫就診;三是避免或減少接觸對人體神經系統有毒的物質;四是避免或減少應用誘發震顫麻痹的藥物;五是認真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慢性疾病。
最后,李曉暉強調說,如果家中老年人出現動作變慢,伴有或不伴有肢體震顫,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看其是否得了帕金森病,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從而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