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6日,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首批6個專業10人團隊赴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團隊式整建制式學習肺移植專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都有什么感悟~
副院長 鄭先杰
▲參與供體肺修剪(圖一)
▲與山西白求恩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上海肺科醫院、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中日友好醫院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昆明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肺移植科的負責人的合影(圖二)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肺移植科,在硬件方面,基礎設施和信息化程度很高;在軟件方面,經過長期臨床實踐,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操作規范和流程,尤其是其先進的管理理念、超強的執行力、主動工作的意識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該院在鐘南山院士的帶領下,堅持基礎研究與臨床醫學緊密結合,在器官移植方面,尤其是肺移植、心肺聯合移植的數量及患者術后生存率方面位居全國前列。個人通過這次專業進修,學到了肺移植患者的手術前評估、手術的基本操作技巧、術后的外科管理、基本的抗排斥藥物應用,供體肺的獲取及修剪工作步驟技巧(圖一)、其他胸科疑難手術的處理。通過積極參加學術活動,結交了肺移植及胸外科領域的專家和朋友(圖二)。歸院后,我們將在團隊建設、平臺搭建、資質申請等多方發力,推動兩院技術、經驗的交流互助,推動醫院學科建設取得新突破。
心血管內科心臟康復病區主任 宋志明
▲接診心肺聯合移植術前評估患者
作為醫院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合作項目(第一批)的“隊長”,能為大家服務,我倍感榮幸和壓力。前期我負責收集匯總進修材料,辦理醫院進修手續,積極與對方教學管理部門溝通協調進修事宜。時光如白駒過隙,匆匆而過,在鄭先杰副院長的帶領和指導下,我們團結互助、主動學習求教、分享學習心得體會、探討學習規劃,進修學習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團隊中的每位同事也都多次得到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領導和帶教老師的認可和肯定,彰顯了河大一附院人良好的精神面貌。非常感謝醫院選派我們進修學習器官移植業務,感受到了醫院的高瞻遠矚和超前謀劃,每位同事都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以后的進修學習中,我們會更加有針對性和目標性地汲取肺移植相關業務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不辜負醫院的期望,期待能為醫院新業務的順利開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副主任 陳勇
肺移植手術的麻醉管理是所有手術麻醉管理中難度最大、技術要求最高的,對于麻醉醫生來說,手術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呼吸循環的穩定,而肺移植手術過程中,呼吸和循環都極不穩定,非常考驗一名麻醉醫生的理論功底和實踐操作能力,一臺肺移植手術一般都會安排三名麻醉醫生,經歷8~10個小時。遇到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再植入ECMO或者心肺復蘇,甚至兩個小時內都開始不了手術。有人經常把麻醉的開始比喻成飛機的起飛和降落,肺移植的手術麻醉就像飛機在暴風雨中起飛,在對流層中飛行,整個飛行過程中顛簸不斷。需要做肺移植手術的患者呼吸功能往往比較差,需要麻醉醫生不停地跟手術醫生溝通交流、判斷和處理,出現情況了需要用最短的時間去發現、分析做出判斷,進行處理。一臺移植手術下來,很多醫生累得癱坐在凳子上起不來。不過看到我們從死神手中搶過來的一個又一個生命,心中的自豪感和崇高感悠然而生。想到通過我們的努力將來我們醫院能開展這種高技術難度的手術,還是滿懷期望的。在這里感謝我們醫院高瞻遠睹和時常給我們的慰問、鼓勵和鞭策,我們會更加努力!
重癥醫學部副主任醫師 高海波
器官移植被譽為醫學的“寶塔尖”,能給器官衰竭的患者第二次生命。但移植術后的患者經過手術、麻醉的打擊,還需要面臨感染、排斥等關卡,風險極高。新器官需要嚴密的監測和保護。而高級生命支持的應用,數百項在隨時變化的指標,都需要重癥醫生做出及時準確的判斷,才能夠保證患者平穩度過器官移植手術的“鬼門關”。學習的這段時間,除了熟練掌握了ECMO這一救命“神器”,更多的是對重癥患者病理生理學變化的深入理解,以及臨床思維模式的轉變,我有信心為今后我院開展肺移植術保駕護航。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李薈蘋
肺移植,如“皇冠上的寶石”一樣存在的醫療技術,它給絕望中的終末期肺病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是一個可以親耳傾聽鐘南山院士授業解惑的醫學殿堂。兩個多月前非常幸運有機會來到這里學習肺移植手術前后的內科管理。感染與排斥、出血與血栓、水腫與痰堵、補液與利尿……每個患者的治療就像走在鋼絲上一樣,努力維持著體內的諸多平衡,但又瞬息萬變。在這里學習,接觸的是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先進的醫學知識、縝密的臨床思維,未來我會用更加精湛的醫療技術服務于家鄉人民。
醫學影像科副主任醫師 尹曉翔
在這三個月的進修中,我發現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所診療的疾病種類特別多、特別全,各種各樣的疾病都能遇到,呼吸系統疾病更甚。肺移植的術前術后及出院以后的復查影像資料非常全面,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學到很多知識,讓自己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提高得很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整體學習氛圍濃厚,醫生、技師、護士都在積極學習。學習的內容包括專業知識、最新的專業進展、英文論文的研讀、科研思維的培養、論文的書寫。在對學生的培養方面,讓學生規范學習,合理安排工作量,讓學生快速健康成長。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一病區護士長 張貞
在院領導和護理部的支持下,有幸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修學習,這讓我對肺康復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深入的了解。在我的意識里,肺康復團隊是由呼吸科醫生、呼吸專科護士、呼吸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營養師組成的“龐大”的隊伍。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立的是專職的肺康復護理團隊。她們有著豐富的肺康復專業知識、熟練的肺康復技術。不厭其煩地給患者講解、示范,讓我深深的佩服和感動。她們積極主動為患者解決問題的態度、加班加點尋找為患者解決問題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我會以她們為榜樣,用自己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技術服務患者,為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胸外科主管護師 陳志寧
轉眼間進修學習時間近半,經歷了最初因環境陌生帶來的仿徨,此刻的我感受到了收獲的喜悅,這次的學習也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從剛開始的聽、看、感受,到現在的獨立的操作及評估患者,對于肺康復的學習也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肺康復不是簡潔的呼吸鍛煉,也不是患者的后期治療,而是在具體的患者評估和個體化治療的基礎上的一套多學科合作的綜合干預措施,包括運動鍛煉、教育和行為轉變,肺康復的護理貫穿治療的全過程,雖然肺康復不能對疾病本身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可以更快地促進患者康復,改善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心血管內科三病區護師 郭清潔
有幸被醫院選派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修學習肺移植護理,除了業務發展需要外,還包含了領導的信任和希望,我將抓好這難得的機會,努力提升自己。在這里,我了解到肺移植可以讓內科治療無效的終末期慢性肺疾病的患者延長生命,有的患者術后還可恢復正常生活,掌握這項技術讓更多的患者受益,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學習期間還響應廣醫號召,積極參加支援核酸檢測采樣任務,每到一個地方,都能領略到不同的風景,還有幸見到了我們的鐘南山院士,非常開心和激動,相信一切都會恢復以前的寧靜!
重癥醫學部護師 韓可
我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認真學習肺移植知識,對肺移植重癥患者術后護理有了更多的認知,工作中積極參加學習培訓CRRT的操作與治療,現在我已能夠獨立上機,對實踐操作已經有所掌握。我也積極學習ECMO知識,參加科室ECMO的相關培訓,學習對移植患者相關的各種操作技術,以及到手術室轉移肺移植術后患者至ICU過程中的交接工作,觀察事項,術后護理要點、重點、細節,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