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落戶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首日完成兩例前列腺癌根治手術
11月14日,由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長周利群教授主刀,在全球最新一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為兩例前列腺癌患者順利實施微創手術。兩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手術的成功完成,填補了開封市及豫東地區機器人腔鏡技術的空白,也標志著醫院泌尿外科腔鏡技術實現新突破,再上新臺階。
此次接受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兩位患者平時均無明顯不適,因體檢發現PSA(前列腺特異抗原)升高,來我院做進一步檢查,行前列腺穿刺活檢并經病理檢查,確診為前列腺癌,全身檢查后均未發現有其他部位癌轉移。經我院組織多學科討論及評估后,兩位患者都處于疾病早期,非常適宜實施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
手術當日,周利群教授坐在機器人控制臺前控制操作系統,向機器人機器臂發出指令。在3D高清立體視野及10倍放大效果下,他緊盯手術部位,發出移動、抓持等指令,機器人機器臂完成分離、切割、止血、縫合組織等操作。機器人機械手腕突破人的手腕轉動極限,可以完成540度的任意方向翻轉,用于進入人手不方便的狹窄解剖區域進行精細操作,能夠準確無延時地實現“眼—手”協調和“手—器械尖端”的實時同步,有效消除醫生在長時間手術中可能出現的手部震顫,提高手術穩定性和安全性。整場手術順利進行,出血均不到幾十毫升,做到了以較小的創傷保護了尿道控尿肌群及周圍的神經血管網絡,盡可能地維護了患者術后尿控功能的完整性。
周利群教授表示,由于泌尿系統解剖學上的特殊性,在前列腺癌手術中運用機器人輔助進行讓外科醫生的眼睛和手得到良好延續,使手術變得更加順暢、出血量大大降低、尿道殘端和膀胱的頸部吻合效果好,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關鍵血管與神經受損,進而降低尿失禁風險,保留男性功能,提高術后生活質量,同時減少感染的可能性以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極大地緩解了患者術后所承受的痛苦。當日接受手術的患者,次日就能下床活動,兩周內即能順利拔除尿管,回歸正常生活。
手術機器人的引進,將為我院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科等專科提供強大技術支持,推動外科手術向精準化、智能化邁進,開啟我院機器人手術新時代發展新篇章。未來,我院將依托醫院臨床、人才和技術優勢,利用河南大學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加強醫教研協同創新,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好醫療”,為健康河南、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