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讓人心惶惶不安,但對于從事醫療行業的我們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因為這場“戰疫”正是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扛起大梁的時候。
“護士”經常被人們稱為“白衣天使”,這是多么圣潔高雅的稱呼,但我們的日常工作卻是平凡而忙碌的,一天下來,有時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但即使如此忙碌,我們依然很快樂,因為我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可以切實的幫助患者早日康復,當看到他們一天天恢復了健康,恢復了神采,那一刻我們比誰都高興,如果有人問我:“對于你所熱愛的這份工作,難道真的沒有別的要求?”有,真的有,唯一的要求那就是得到患者和家屬的理解與認可。
4月12日那天我晚班,來了一名6歲的患兒悅悅,孩子在家玩平衡車摔倒后,導致“開放性尺骨干骨折”。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小姑娘疼的一直掉眼淚,父母焦急得不知所措,醫生在診治完畢后告知,因為孩子年齡小耐受差,建議行急診手術,急查血,建立靜脈通路,安撫患者及家屬的情緒,術前護理,術前評估,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孩子小,血管特別細,小朋友看著我,嘴里不停地說:阿姨,扎針是不是特別疼?我會一直疼嗎……說句心里話自己的心理壓力真的是很大,如果沒有一次性穿刺成功,孩子豈不是會更疼?配合起來會更不容易,孩子的父母也會更加焦慮,但還好,抽血和扎針都是一次成功,孩子情緒稍微緩解了一下。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后,科室主任王勝利和管床醫生王毅飛順利完成了急診手術。術后的悅悅雖然胳膊上還打著石膏,但她卻開心地說“謝謝叔叔阿姨,我一點也不覺得疼了……”孩子父母的臉上也露出了發自內心的微笑。
因為小悅悅和家人的配合度非常高,再加上我們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她恢復得非常快,4月27日治愈出院,小悅悅出院那天開心地跑到護士站來找我,拉著我的手說:“王阿姨,我過兩天還想來醫院玩,我還可以再見到你嗎?”看著小姑娘熱切的眼神,我的眼睛有點濕了,我再次一遍遍叮囑她回家的各種注意事項,并和她拉鉤做了下次見面的約定。孩子的父母和爺爺奶奶拉著我們的手,反復地說著感謝我們的話,那一刻我覺得,我們所有的辛苦和勞累都是值得的。
5月12日護士節當天,小悅悅的媽媽特意送來了一封手寫的感謝信,送到護士長劉倩手中……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護理姐妹們收到了這份特殊的“禮物”不僅僅是我們莫大的榮幸,更是對我們工作和付出的最大認可。
骨科二病區醫護團隊在主任王勝利和護士長劉倩的的帶領下,始終本著“一切為病人”的理念,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建立了無痛病房,為圍手術期患者實行提前鎮痛,提高痛閾,為骨科患者的快速康復提供了巨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