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如弓末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時人莫道峨眉小,三五團圓照漫天。”
一束小小的光,亦能擦亮墨色;
一射天賜的“線”,總能照亮生命之光!
正如峨眉新月,雖清冷高懸,卻薄云難掩,于世朗空,增添夜色。
這就是核醫學的光,看不見,摸不到,卻能發揮著巨大的內力,為患者“降妖除魔”。
有“線”溫暖 無限關懷
18床的胡阿姨,是一位甲狀腺癌術后的患者,根據病情,需要通過口服大劑量的放射性碘來進一步規范化治療。初到病房,封閉、陌生的環境令胡阿姨感到壓抑和焦慮,尤其是面對著觸摸不到卻又無處不在的射線,她的恐懼感油然而生。
“小趙,我在里面怎么吃飯呢?這射線這么大,對我家人應該有很大影響吧?”
“小趙,我住進去不能出來,怎么買我隨時需要的東西?”
“小趙,我在里面無聊憋悶怎么辦?”
“小趙,……”
面對一連串問題,核醫學科護士長趙青青耐心地為患者進行講解:“胡阿姨,咱們的隔離病房設施完善,有衛生間、電視、空調、洗浴、網絡、雜志等生活設施,能盡可能地滿足您在里面封閉時的需要。至于生活用品及飲食等,都由我們為您專門采辦,每頓餐我們都會征求您想吃什么,按照忌碘飲食的要求,三餐都會為您送到咱們的緩沖區;其它您需要什么告訴我們,都可以為您進行采買。您不用擔心飲食及生活方面的問題。”
“那射線方面呢?”
“胡阿姨,只要您按照我接下來為您演示的流程步驟一一執行,出院時,我們會專門在輻射安全方面給予您告知和指導,您大可放心。射線就像一把雙刃劍,對于我們普通人可能會造成潛在的危害,但是對于您來說,它是您的‘生命之線’,不但能幫助您殺死體內的癌組織,還能和SPECT-CT相結合,在影像方面為您提供相應疾病后續的診斷和接下來的規范治療。”聽到了護士長耐心的解釋,胡阿姨緊鎖的眉頭頓時舒展了。因為患者積極的配合和護理人員詳細的指導,胡阿姨順利地服用了放射性碘制劑。
在接下來隔離的日子,通過一部手機、一臺視頻電腦,患者雖無法看到我們的面容,但異常熟悉我們的聲音,每每通話時,總是想和我們多說說,多嘮嘮,“你們的聲音給了我強大的力量和安全感,一聽到你們說話,我的心就安穩和平靜許多,真的太謝謝你們了。”出院的那天,胡老師送給我們一首情真意切的贊揚詩。
得到了患者肯定,我們護理人員內心有說不出的甜,穿著沉重鉛衣的身體頓時也感到輕盈了許多。
“鉛衣玫瑰”負重前行
說到核醫學護士,操作放射性核素和接觸輻射患者時的護理操作是他們日常工作和基礎技能,每天SPECT-CT下顯像的患者,都要進行核素藥品的注射或口服,而每支核素藥品的輻射劑量都是本底的1000倍左右。為了防止射線,護理人員需要穿上10公斤左右的鉛衣把自己保護起來,1公斤的鉛圍脖護住頸部,還要戴上厚重的鉛帽和鉛眼鏡。站在鉛窗后面的他們就像筆直挺拔的楊樹,認真制備核素藥品,測量活度;耐心為患者核對,注射,統籌安排檢查時間,維持秩序……因為檢查的特殊性,他們還要經常暴露在射線中站在機床旁邊為患者動態注射核素藥品和配合放射性手術的工作。放射性藥品的操作對護士的穿刺水平、注射技巧有著很高的要求,操作不當就會造成顯像不理想甚至掃描失敗。為了保證質量,他要穿著鉛衣長時間站立和穿梭在高活區很長時間,身著鉛衣如“風”一般行走的身軀早已被汗水浸濕。
“你們這里的護士態度真好!”
“要不是你詳細講解,我這一進來看見這么密閉的環境,檢查真的就不想做了。”
“謝謝你,謝謝你把脂肪餐拿進來,要不然我還要再跑一趟,太感謝了!”
“你們不怕射線嗎?太牛了!”
一句句贊揚,無不透露著患者對我們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滿意和肯定,一聲聲謝謝,如同清泉一般滋養灌溉著我們疲憊的身體和心靈,一切都是那么值得!
面對著無數的病患,核醫學在治療方面既能提供給患者“藍山咖啡”,在檢查檢驗方面又能為患者提供“金瓜貢茶”,亦全亦精、亦優亦質。而我們護理團隊摸索探路的不斷發展正如文章開頭繆氏子的《賦新月》一樣,雖如新月般懸掛在碧云一端,但經過不斷的努力成長,在十五夜的蒼穹之墨中,它必定會銀韻圓滿,光澈浩瀚,為患者帶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