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消化病聯合微創病區實施雙鏡(內鏡、腹腔鏡)聯合成功救治多例復雜膽道結石患者,患者術后均恢復良好,術后10天康復出院,彰顯了我院優勢技術聯合的巨大魅力,實現了內鏡、腹腔鏡1+1>2的效果!
44歲的劉先生,因反復腹痛在當地醫院住院治療,腹部CT和彩超均顯示有“膽結石合并膽囊炎”,化驗顯示膽紅素和肝功能指標均明顯升高,保守治療未見好轉。患者經過咨詢,慕名來到我院,就診于消化病聯合微創病區。消化病科主任楊文義組織副主任醫師董彥軍、王新濤,主治醫師王航宇、高克鋒進行病例討論。結合患者典型病史,完善相關輔助檢查及仔細查體,盡管患者影像學檢查未見明顯膽總管結石,但異常增高的血清膽紅素和血清轉氨酶指標仍然考慮患者為復雜膽道系統結石,即“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阻塞性黃疸”。團隊決定在腹腔鏡和消化內鏡雙鏡聯合下為患者行復雜膽道系統結石治療,并為其制定了詳盡的手術方案。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楊文義、王航宇為患者在復合手術間進行了ERCP術。造影顯示患者膽總管擴張,膽總管下端有較多的泥沙樣結石,隨即實施了“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膽總管結石取石術、內鏡下鼻膽汁引流術”。繼而為患者變化體位,王新濤、董彥軍為患者實施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整個手術銜接緊密,歷時80分鐘順利完成手術。經過術后10天的觀察治療,拔除了鼻膽汁引流管,患者痊愈出院。此后該科又相繼成功開展了多例該項技術,為多位復雜膽道系統結石患者成功解除病痛。
楊文義介紹,ERCP術即為在消化內鏡下的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在內鏡下經十二指腸乳頭插管注入照影劑,從而逆行顯示胰膽管的造影技術,是目前臨床上診斷和治療膽總管結石、阻塞性黃疸等胰膽管疾病的金標準。雙鏡聯合治療膽道結石技術具有明顯優勢:1.手術不切開膽總管,不破壞膽道系統結構,保護膽總管的完整性,對膽管的功能影響小;2.術后不留置T型引流管,不留置腹腔引流管,切口美容縫合,術后患者無帶管痛苦,腹部微小切口一期愈合;3.一次麻醉,完成膽囊及膽總管疾病的治療,免受多次麻醉對身體的打擊;4.術后患者恢復快,可以較早恢復進水進食;5.住院時間大幅度縮短。雙鏡聯合治療膽道結石術后7~10天就可出院。既往的開腹手術留置的T型管,如果恢復順利,可以在14天左右拔除。既往的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留置的T管往往需要在1個月到1個半月以后等待纖維竇道形成,再行拔除,延長了住院時間,或者是需要二次入院拔除;6.在減少患者痛苦的同時,住院費用大大減少。
雙鏡聯合治療復雜膽道系統結石是我院消化病聯合微創病區又一次技術飛躍與創新。該病區自成立以來,一直踐行“醫患同心 躬身篤行”的服務理念,致力于探索新的技術手段,在“內外科聯合,超級微創化”的道路上不斷攀越一個又一個高峰,努力打造消化疾病“一站式”診療平臺,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