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為一例多原發肺癌患者行胸腔鏡手術治療
近日,我院胸外科為一例多原發肺癌患者行胸腔鏡手術治療,手術順利,術后恢復良好。
患者徐奶奶,72歲,3個月前來我院體檢行胸部CT檢查發現右上肺多發結節,其中兩處為磨玻璃結節,一處為實性結節,大小分別為2cm、0.8cm、0.8cm,醫學影像科考慮惡性可能,結核不除外,后患者在外院行PPD(結核菌素試驗)提示強陽性,結核感染T細胞檢測提示結核陽性,給予口服抗結核藥物治療一個月后,復查CT提示結節未見明顯變化。為求進一步治療來到我院,接診醫師楊忠信為其完善相關檢查,肺小結節分析提示惡性腫瘤可能。我院院長張雙林帶領肺小結節MDT團隊會診后考慮多原發肺癌可能,建議手術治療。家屬商議后決定行手術治療,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后,胸外科手術團隊為其行胸腔鏡手術治療,術后病理分別提示浸潤腺癌、原位癌、錯構瘤,術后恢復良好。
張雙林介紹,肺部發現多發結節不一定是肺癌中晚期,有可能是多原發肺癌,不能因此放棄手術治療。在早期肺癌患者中有高達10%的患者為多原發肺癌。胸部CT篩查出肺多發結節,不易與結核以及肺癌肺內轉移相鑒別,我院肺小結節MDT專家團隊涵蓋胸外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腫瘤科、醫學影像科、醫學檢驗科、病理科、健康管理科等多個學科專家,可以為肺多發結節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
(胸外科 楊忠信)
心血管外科成功為一位左上肢動脈栓塞患者解除病痛
患者張先生,65歲,五天前出現房顫,左上肢突然出現冰涼、疼痛,自行在家給予外用膏藥止痛,病情不見好轉,遂急診來到我院就診。入院后,接診醫師為其查體:左上肢皮溫冰涼,上臂及前臂皮膚蒼白,左手指紫紺,尺動脈、橈動脈、肱動脈及腋動脈均未觸及,局部皮膚疼痛明顯。遂急診查左上肢血管彩超及上肢動脈CTA,入院診斷為“左上肢動脈栓塞”,收入心血管外科。科室副主任孟慶江、醫師饒德新結合患者有房顫病史,考慮本次栓塞事件是源于心臟房顫血栓脫落所致和患者的家庭經濟情況,經過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后,孟慶江手術團隊于當日凌晨急診為患者施行了手術取栓治療。術中切開肱動脈,切口長約6cm,造完影確定病變情況后,用了一根取栓球囊導管,將上臂及前臂的血栓完整取出,術后經過五天的綜合治療,張先生的上肢保住了,左上肢感覺及手指的功能也恢復正常。
(心血管外科 饒德新)
急診創傷外科為一例脊柱壓縮骨折患者解除病痛
患者胡奶奶,70歲,近日在家中勞作后出現腰背部疼痛并伴有胸悶,無法彎腰、平臥,休息后癥狀無法緩解,遂來我院就診,門診行DR示:多發脊柱骨折,以“多發脊柱骨折”為診斷入住我院急診創傷外科治療。主治醫師王久清經過專科檢查發現:患者腰背部局部壓痛、叩痛陽性,腰部活動受限。T8、T10、T11、T12椎體壓縮性骨折;T5、T6、T7、T9、L1、L3椎體楔形變并許莫氏結節;T1/2椎間盤膨出。結合患者的癥狀,診斷“脊柱壓縮骨折”明確,具有手術指征。在科室主任張顯的帶領下,科室治療團隊經過謹慎的術前討論,建議為患者行“T8、T10、T11、T12椎體壓縮性骨折經皮穿刺骨水泥椎體成形術”。同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溝通病情及手術風險,經過積極的術前準備后,張顯團隊為患者施行了手術,術中可見患者多發椎體壓縮骨折、楔形變。主刀醫師在T8、T10、T11、T12椎體骨折處植入穿刺針,穿刺針位置經過各新發病椎椎弓根進入椎體內中前1/3,并自穿刺針套管置入引導針,壓力泵經椎體擴張球囊導管逐步注入造影劑、擴張球囊,確認位置無誤后,各椎體經套管推注骨水泥約0.5ml,經C臂透視觀察骨水泥分布情況,邊觀察邊繼續注入骨水泥。透視見骨水泥分布范圍滿意。手術未出現明顯出血,手術順利,患者恢復良好,現已康復出院。
(急診創傷外科 肖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