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心血管內科三病區冠脈介入團隊在血管內超聲(IVUS)指導下用DK-Crush技術完成一例前三叉病變支架植入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現已康復出院。
今年56歲的李先生,一周前劇烈活動時出現心前區不適,呈辛辣感及燒灼感,持續1~2分鐘,休息后緩解,行走200~300米即發作,發作頻繁,為求診治來到我院住院治療。入院后,管床醫師張海波依據患者心電圖示:aVR導聯,V1導聯ST段抬高,其余導聯ST段廣泛壓低,考慮冠脈前三叉病變。此類病變為極高危病變,患者猝死率非常高,立即上報科室主任唐啟衛。
科室組織病例討論,患者中年男性,前三叉病變,依據冠脈病變積分22分,手術方式可以選擇冠脈搭橋,也可以選擇冠脈介入治療,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屬每種手術方式的利與弊后,患者選擇冠脈介入治療。為確保患者術中安全和長期良好預后,通過討論,該科介入團隊決定用IVUS指導下的手術過程,依據IVUS可以精準選擇不同血管支架直徑和長度,同時可以幫助術者觀察支架是否完全覆蓋病變以及貼壁是否完全,這些都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手術當日,唐啟衛與張海波在血管內超聲(IVUS)指導下為患者行“經冠狀動脈造影術+支架植入術”。術中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和預判一致:患者前三叉病變,LM(左主干)末端狹窄50%;LDA(前降支)開口狹窄99%,近端狹窄80%;LCX(回旋支)開口狹窄95%,中遠端狹窄50%。手術較為復雜,難度很大,但唐啟衛和張海波他們沒有放棄,憑著精湛的技術,術中完美完成了球囊的兩次對吻。經過大家共同努力,手術順利完成,術后囑咐患者臥床休息,低鹽低脂清淡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情緒激動、勞累、熬夜等,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什么是血管內超聲
唐啟衛介紹,血管內超聲(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 是無創性的超聲技術和有創性的導管技術相結合的,一種使用末端連接有超聲探針的特殊導管進行的醫學成像技術。這種技術使得超聲技術,如壓電傳導或者超聲傳感器得以用于檢查血管內壁的情況。
血管內超聲的作用
1、可明確冠脈造影不能確定的狹窄;
2、可檢測內膜增生的程度;
3、可觀測冠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和消退;
4、可評價血管壁的張力和順應性。
唐啟衛表示,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早期的冠脈粥樣硬化斑塊多為富含脂質的軟斑塊,雖然未造成嚴重的冠脈狹窄,但容易在一些誘發因素的作用下破裂,致使脂質溢出,引起血小板集聚,血栓形成,血管阻塞或血管痙攣,從而導致包括不穩定性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在內的急性冠脈癥候群,故其危險性很大。應用血管內超聲可及時查出該類情況,進行預防。
血管內超聲可以連續、直接監測血管活性物質對冠脈血管張力的影響。利用這一特性,可以對不同程度冠脈粥樣硬化狀態下的血管內皮功能的變化進行研究,并觀察各種藥物及介入性治療對冠脈血管張力的影響。
心血管內科三病區醫護人員提醒大家,要主動了解自己的血壓、血脂以及血糖水平,并適當進行健康管理,如出現心臟不適問題需要及時就醫,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