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勝利路的張大爺今年75歲,“原來一口氣能上三樓,現在‘走走停停’,我以為是腿疼貼了幾張膏藥,效果不好,醫生您給看看怎么回事?”其訴右側小腿疼痛伴跛行10天左右,既往羅患高血壓28年。經醫生診斷確診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老年朋友可能會說:上了年紀,腿腳不靈活了,人老腿先老,也是正常的,為啥這么嚇人呢?
那么,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如果查出,又該怎么辦呢?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什么樣的病?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一種累及全身動脈的疾病,不僅心腦血管動脈會硬化, 下肢同樣會發生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吸煙、 肥胖等都是下肢動脈硬化發生的高危因素。年齡越大,發生動脈硬化的風險越高。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表現
1.早期
多數患者僅僅表現為怕冷,腿及足部發涼、麻木,行走容易疲勞等不典型癥狀;很多人誤認為是老寒腿或者是腰椎問題,其實不然。
2.病情進展期
如果早期沒有及時查出,“走走停停”的癥狀就慢慢出現了,醫學上稱為“間歇性跛行”:步行一段距離后,小腿肚覺得酸痛、抽筋、無力,休息一陣子才能繼續行走, 跛行的距離會逐漸縮短,需要休息的時間則越來越長。間歇性跛行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特征性表現。因此中老年朋友當出現“走走停停”的癥狀時,應該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行正規檢查,診斷是否存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3.后期
患者出現“走走停停”癥狀后若沒及時就診,就會導致病情繼續惡化,患者在不活動時也會感到疼痛,這種休息時的疼痛也稱為“靜息痛”,常常發生夜間平躺時,疼痛在腳的前半分或足趾部分比較常見,是疾病嚴重的表現?;颊叩淖悴科つw依舊會發涼、甚至變紫,會出現兩只腳溫度不一致,有些還會合并感染。在這個階段必須要積極治療, 否則疾病再發展就會出現下肢壞死甚至最后導致截肢,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
治療方法--藥物?手術?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癥狀和查體,安排相關檢查以確定閉塞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1.ABI(踝肱指數):通過測量四肢動脈壓力, 得出比值, 判斷動脈硬化或狹窄程度。
2.下肢血管彩超:觀察下肢動脈有無狹窄或閉塞, 局部血流是否通暢。
3.下肢動脈CT或MR血管成像:通過注入造影劑,明確下肢動脈狹窄閉塞病變的范圍和程度,對進一步治療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治療包括常規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經過檢查和評估,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輕重情況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
1.對于早期患者,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戒煙--可以明顯延緩病情的繼續加重;合理膳食--選擇低鹽低糖、高纖維素和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性食物,如豆類水果、蔬菜等;強身健體--進行適當的鍛煉,堅持每天散步等改善缺血狀況。也可應用一些擴張血管及抗血小板的藥物等,使病情得到緩解。
2.對于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目前選擇介入治療。該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可重復操作等優點,為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首選方法。術后的患者仍需要服用藥物,適當鍛煉,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戒煙并定期檢查。
中老年朋友們應時刻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如果出現了“走走停停”的情況,要及早到醫院進行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檢測、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