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腿上“青筋鼓鼓”的人,有的還會出現下肢酸沉不適、小腿皮膚萎縮、色素沉著甚至潰瘍形成,在醫學上把這種情況稱之為下肢靜脈曲張,它不僅影響美觀,嚴重時還會影響健康。
穿上裙子 美麗又自信
40多歲的錢女士,體型偏胖,半年前無意間發現腿上有多條細細的曲曲彎彎的淺靜脈,很不美觀,并且有持續增粗的趨勢,下午或傍晚時還偶爾會感覺腿酸沉不適,這讓喜歡穿裙子的錢女士很為痛苦。
為求治療,錢女士找到了我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孟慶江,希望能恢復雙腿的美麗。經孟慶江團隊評估病情后,診斷為大隱靜脈曲張合并毛細血管擴張。為其制定并實施了局麻在超聲引導下大隱靜脈主干腔內熱消融術,配合毛細血管擴張硬化治療術,術后腿上裸露的小血管基本消失了,錢女士又自信地穿上了裙子。
術前術后對比
步行出手術室
今年60多歲的童大爺,常年干農活,30多年前雙下肢就開始出現迂曲擴張的血管,一直沒在意,后來這些淺表的血管團越鼓越高,像一條條盤踞在腿上的“蚯蚓”,近幾年慢慢出現活動后下肢酸沉,足靴區伴有點片狀色素沉著,經多方打聽,童大爺找到了孟慶江。
經詢問病史和簡單的查體,孟慶江診斷童大爺患了下肢靜脈曲張,并很快為童大爺制定了治療方案:大隱靜脈主干腔內熱消融術,配合點式剝脫及硬化劑治療術。術后童大爺在醫生的指引下,自己從手術室步行返回病房。
術前術后對比
“老爛腿”也有春天
40歲的余先生,在汽車廠流水線工作,一天需站立10多個小時,10余年前雙腿就布滿了迂曲擴張的血管團,俗稱“蚯蚓腿”,近一年來,左足靴區反復潰爛,不易愈合,慕名找到孟慶江團隊,評估病情后診斷為大隱靜脈曲張合并潰瘍,進行了大隱靜脈腔內熱消融,配合點式剝脫及硬化劑治療術,術后很快潰瘍面得到愈合。
孟慶江也借余先生的病例提醒大家,大隱靜脈曲張雖然看似是一個小病,但如果延誤治療,出現“老爛腿”等嚴重并發癥后,即使接受規范的治療可以得到病情的治愈,但潰爛面卻很難恢復到正常的皮膚顏色,所以靜脈曲張患者還是要及早就診。
胸心血管外科學科帶頭人張雙林教授介紹,心血管外科大隱靜脈曲張“零切口”腔內熱消融術的成熟開展,標志著我院大隱靜脈曲張微創技術又邁入一個新的階段。下肢靜脈曲張是常見病、多發病,它是指下肢淺靜脈伸長、迂曲而呈曲張狀態,多與靜脈壁軟弱、靜脈瓣膜缺陷及遺傳因素有關。較易發生在長期站立、重體力勞動、肥胖、妊娠、習慣性便秘、慢性咳嗽等人群。發病早期癥狀較輕,可僅有外觀改變,但隨著靜脈曲張的加重,會出現下肢酸沉腫脹、色素沉著、皮膚瘙癢、皮膚潰瘍、血栓性靜脈炎等。根據國際上的CEAP分級標準,可將慢性靜脈疾病分為C0-C6七個等級,下肢靜脈曲張處于該分類標準的C2級,若未及時治療,將會發展為C6級,出現下肢活動性潰瘍,久治不愈,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建議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