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消化病聯合微創病區副主任醫師董彥軍團隊收治了多位反酸、燒心、惡心、嘔吐的患者,這些患者癥狀反復發作,保守治療效果差,來我院進一步尋求治療。經完善相關檢查,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經過詳細了解病情并進行病例討論,確定患者的反酸燒心癥狀由食管裂孔疝引起,結合患者的病史、輔助檢查、身體情況,最終確定為其實施“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術+胃底折疊術”。術后患者惡心、嘔吐、燒心、反酸和腹痛等癥狀得到明顯緩解。那么什么是食管裂孔疝呢?為什么會引起反酸燒心呢?又該怎么治療呢?
什么是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是指因為各種原因導致食管裂孔擴大,腹腔內的臟器通過膈肌食管裂孔進入胸腔引起的。多數是部分胃腔通過食管裂孔進入到胸腔,也就是部分胃從腹腔“搬家”到了胸腔。其主要發病原因是食管發育不全、食管裂孔部位結構削弱等。食管裂孔疝與胃食管反流病(GERD)關系非常密切,是導致胃食管反流病慢性化和疾病加重的主要解剖學病因。
食管裂孔疝的臨床表現?
食管裂孔疝的臨床表現無明顯特異性,患者發病初期大多因為上腹部灼燒感或吞咽困難而就診。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燒心、反酸和吞咽困難等胃食管反流癥狀。部分食管裂孔疝患者可有胸骨后疼痛、胸悶及心前區緊束感,有時很難與心臟病鑒別。巨大的裂孔疝可壓迫心、肺和縱隔而產生氣急、心悸、咳嗽、發紺等癥狀,這就屬于緊急情況了,但臨床上也很少見。
正因為食管裂孔疝起病較為隱匿,部分患者沒有任何臨床癥狀或者僅有輕微的癥狀,并且其癥狀的輕重與疝的大小不成正比,因此很少會有醫生、患者特意去診斷食管裂孔疝,通常是在排除其他診斷或作為術前診斷性檢查的一部分而進行上消化道鋇餐檢查、胃鏡檢查、高分辨率食管測壓時偶然診斷出來的。
食管裂孔疝如何治療?
那既然診斷出了食管裂孔疝,那需不需要治療呢?如果治療的話,是吃藥還是手術?
目前最統一的共識就是單純的、無癥狀的Ⅰ型食管裂孔疝無需治療。若癥狀較輕及食管裂孔疝較小,可選擇保守治療。
如何選擇手術治療?
對于藥物治療無效,或檢查發現有嚴重食管炎、食管狹窄、Barrett食管等,出現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癥狀(如哮喘、咳嗽、反流性肺炎、反流性睡眠障礙等),可以選擇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能夠修復食管裂孔周圍臟器正常解剖位置和功能,如果一旦證實我們身體里臟器的位置都“亂了套”,同時又飽受胃食管反流病的困擾,那就別忍著了。微創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胃底折疊術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腹腔鏡的放大作用可以使手術視野更清晰,通過微創手術可完全達到疝復位、裂孔重建以及抗反流的目的。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疼痛輕、恢復快、腹部切口美觀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