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一場意外
導致當時20多歲的宋先生
左側髖臼骨骨折合并股骨頭壞死
多年來,活動困難、痛苦不堪
嚴重影響著工作和生活
四處尋醫,難解其憂
今日,終于重獲新生
……
今年已經50歲的宋先生,病情不斷加重,嚴重影響日常活動,求醫多年,本地多家醫院因手術難度大委婉拒收,遂慕名來到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傷顯微骨科尋求幫助。
宋先生情況復雜,該科主任陳朝輝為其仔細查體發現:
左下肢較右側短縮約4cm
左側髖關節活動度完全喪失
髖關節黏連強直
由于患者病史長、既往有髖臼骨折手術史、下肢短縮嚴重等因素,手術存在較高難度和風險:
一是此病例陳舊性創傷20余年且一期術后合并股骨頭壞死,二次手術時瘢痕組織中坐骨神經的顯露松解如何解決;
二是周圍大量增生骨質,真正髖臼底如何確認;
三是原髖臼后緣內固定板是否需要拆除,髖臼假體能否穩定安放;
四是患肢短縮約4cm,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嚴重可否順利復位等,這些問題均具有很強的挑戰性。
了解到患者的病情后,陳朝輝指出:患者目前股骨頭壞死,ARCO分期為4期,股骨頭已嚴重塌陷變形,關節間隙消失,關節黏連強直,髖關節活動完全受限。結合患者癥狀及年齡等因素,通過全髖關節置換重建髖關節功能,為其最佳方案,但患者既往有髖臼骨折手術史,經過術前影像學分析,髖臼骨折內固定螺釘及鋼板貼近髖臼后外側壁,阻擋髖臼假體的安裝。
術中需取出內固定物,且二次手術時瘢痕黏連嚴重,術中要緊貼髖臼骨骼仔細操作,充分探查顯露保護坐骨神經,防止其損傷;而且患者髖臼周圍骨質增生明顯,術中首先磨除周圍增生骨質,確定真正髖臼底,再行髖臼假體的植入;患者患肢短縮明顯,術中需要通過在牽引力作用下評估各組肌腱張力,評估各組肌腱的拮抗與平衡后進行松解,使短縮肢體得到較好的恢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經過充分的病情評估,制定出了細密的個性化手術方案,并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陳朝輝團隊決定為進行左側髖臼骨折術后內固定物取出術+左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充分完善術前準備后,陳朝輝團隊為患者實施了該手術,手術在2個半小時內成功完成,手術過程順利?;颊咝g后3天拔除引流管開始嘗試下床活動,恢復日常生活。
陳朝輝介紹,髖臼骨折多是由高能量暴力損傷造成的創傷,是骨科中較為嚴重的一種骨折類型,骨折術后常常繼發股骨頭壞死,一旦發生壞死,幾乎為不可逆性發展,發展到一定程度將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近年來,隨著內置材料和生物力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關節治療在臨床中的應用日益廣泛與成熟,越來越多的醫生與患者選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術后股骨頭壞死,由于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會出現感染、再翻修、假體松動、脫位等并發癥,對患者預后造成不良影響。
為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必須要熟練掌握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指征及手術操作,針對這種復雜的髖臼骨折術后伴股骨頭壞死的病例行髖關節置換手術時,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入路的正確選擇、軟組織松解平衡、恢復患肢肢體的長度、保護坐骨神經等是手術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