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核醫學科首次將18F-PSMA分子靶向探針應用于患者的PET/CT檢查,成功為一位疑似前列腺癌轉移患者排除了病灶,為他點燃了生命的希望,為醫院前列腺癌精準診療再添新手段。
患者王先生,因體檢發現PSA(前列腺特異抗原)升高,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檢并經病理檢查,確診為前列腺癌。更令人擔憂的是,通過核醫學全身骨顯像檢查,醫生在患者額部發現了一個疑似轉移的異常濃聚灶。如果前列腺癌出現轉移,治療難度將大大增加,預后也往往不盡如人意。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王先生和他的家人陷入了深深的恐懼。
王先生拿著檢查結果來到我院院長、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長、中央保健會診專家周利群的泌尿外科門診。周利群院長在詳細了解王先生的病情后,建議他進行18F-PSMA-PET/CT檢查。通過此檢查,可以更加精準地判斷前列腺癌是否存在轉移,以及轉移的具體位置和范圍。核醫學科主任王大勇團隊為王先生行PSMA檢查,檢查結果出來后,王大勇發現患者之前通過全身骨顯像檢查發現的高濃聚病灶并未出現PSMA高表達,意味著該病灶并非前列腺癌的轉移灶。依據檢查結果,周利群院長帶領泌尿外科團隊為王先生制定了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治療方案。
據悉,18F-PSMA(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分子靶向探針是一種新型的分子探針,專門用于前列腺癌的診斷。前列腺癌作為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著中老年男性的健康。
王大勇介紹,早期前列腺癌不易被發現,18F-PSMA分子靶向探針的出現,能夠特異性地結合前列腺癌細胞表面的PSMA,通過PET/CT顯像技術,清晰地顯示前列腺癌的原發病灶及轉移灶以及微小的淋巴結轉移和骨轉移,對于隱匿的前列腺癌轉移灶發現與確診具有獨到的價值,尤其適用于初始前列腺癌及治療后生化復發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明確診斷,前列腺癌治療后生化復發型的患者。這不僅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診斷準確率,還為臨床分期、治療方案選擇和療效評估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