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中,
很多人因壓力大、作息不規律、飲食結構不合理,
導致每天消耗的能量無法及時補充,
長期下去對身體的耗損非常大,
貧血就是直接的表現之一。
貧血有什么癥狀?
貧血有哪些類別?
如何診斷貧血?
……
今天,我院輸血科醫生為您答疑解惑。
01
什么是貧血
貧血就是身體制造的血紅蛋白不夠,血紅蛋白是負責把氧氣送到身體各處的蛋白質。貧血很常見,尤其影響兒童、婦女和老人,會降低他們的生活質量。一般認為成年男性血紅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紅蛋白<110g/L就可以診斷為貧血了。
02
貧血常見的臨床癥狀
如果在生活中出現下面這些癥狀,就需要注意了:
1.神經系統癥狀:頭痛、頭暈、沒精神、暈倒、失眠、多夢、耳鳴、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這些癥狀通常跟大腦缺氧、血量減少或者血紅蛋白或膽紅素水平變化有關。
2.皮膚黏膜改變:貧血時,皮膚和黏膜會變得蒼白,這是因為血流分布變了,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少了。有時候皮膚還會變得粗糙、失去光澤,甚至出現潰瘍。
3.呼吸系統癥狀:輕微貧血時,呼吸可能不會加快,但一活動就會呼吸急促。貧血嚴重時,就算安靜坐著,也可能覺得氣短。
4.循環系統癥狀:急性失血性貧血時,循環系統會表現為血管收縮、心跳加快、心慌。非失血性貧血時,因為血量減少,主要表現為心慌和心跳加快。
5.消化系統癥狀:貧血可能會讓消化系統功能變差,結構改變,導致消化能力下降、食欲減退和腹瀉。同時,消化系統的疾病(比如出血性疾病和營養不良)也可能導致貧血。
03
貧血的類型
根據原因和發病機制,貧血可以分成好幾種類型,主要包括:
1.缺鐵性貧血:身體里鐵元素不夠,血紅蛋白合成不足。常見原因有長期吃素、節食、鐵吸收不好(比如胃腸病患者)、慢性失血(比如女性月經量過多)。
2.巨幼細胞貧血: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引起。葉酸缺乏通常是因為飲食中綠葉蔬菜、豆類等攝入不足;維生素B12缺乏通常跟內因子分泌不足或胃腸道疾病有關。貧血會讓紅細胞體積變大,還可能出現肢體麻木、感覺異常等神經系統癥狀。
3.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細胞受損,無法正常生成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可能由藥物、化學毒物、電離輻射等因素引起。患者除了貧血癥狀外,還會出現出血傾向和反復感染。
4.溶血性貧血:紅細胞破壞速度太快,超過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原因包括紅細胞自身異常(比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和外部因素干擾(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可能出現黃疸、脾大,急性發作時可能有寒戰、高熱、血紅蛋白尿等癥狀。
5.地中海貧血:因為遺傳基因缺陷,血紅蛋白中的一種或幾種珠蛋白鏈合成不足或缺失。病情輕重不一,輕癥可能無明顯癥狀或僅表現為輕度貧血,重癥可能表現為嚴重貧血、肝脾腫大和發育不良等癥狀。
04
貧血的診斷方法
僅憑臨床癥狀不能直接診斷貧血,還需要通過血液檢查,包括:
1.血常規:看血紅蛋白濃度(Hb)、紅細胞計數(RBC)、血細胞壓積(Hct)等指標。這些指標低于正常范圍就可以判斷為貧血。
2.血涂片:用顯微鏡看紅細胞形態,幫助判斷貧血類型。比如,紅細胞大小不均、中心淡染區擴大可能是缺鐵性貧血;紅細胞呈巨幼樣變可能是巨幼細胞貧血。
3.其他檢查: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可能需要做骨髓穿刺、鐵代謝檢測、葉酸及維生素B12水平測定等,以便更精確地確定貧血的病因和類型。
溫馨提醒
有些患者會因為輕度貧血沒有明顯癥狀,未能進行及時治療。其實,這樣是很危險的,如果不及時地控制病情,可能會發展成重度貧血。因此,發生貧血時要及時確定背后的病因,因人而異選擇合適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