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多月,袁老太太間斷出現上腹疼痛,在當地診所對癥治療,病情反反復復,未見好轉。遂到我院消化病科一病區主任武利萍門診就診,行腹部CT檢查考慮膽囊結石、膽囊炎、胰腺炎,又行腹部增強磁共振檢查及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檢查,考慮為急性胰腺炎,伴有膽囊增大并膽囊炎,膽總管及胰管稍擴張。入院后,按照胰腺炎治療一段時間癥狀好轉,可一天下午患者吃飯后再次突發腹痛,復查血化驗發現淀粉酶明顯升高,膽紅素和轉氨酶也明顯異常,考慮膽源性胰腺炎可能性較大。
急性胰腺炎的最常見病因是膽系結石,可是患者檢查CT和MRCP都沒有發現膽管結石,是什么原因導致袁老太太反復發作胰腺炎呢?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后,于次日武利萍為患者行超聲內鏡檢查,術中發現膽總管內多發小結石,至此患者胰腺炎的病因終于明確。武利萍和副主任醫師王航宇、主治醫師江南在麻醉醫師的配合下,順利為患者完成ERCP檢查及膽總管取石治療,術后患者腹痛明顯緩解,已于近日康復出院。
胰腺是人體第二大消化器官,是一個同時具有外分泌功能和內分泌功能的重要器官,擔任著消化和代謝的重要職責。膽源性胰腺炎是因結石、炎癥、腫瘤等多種病因致壺腹部狹窄或痙攣,使膽汁逆流進入胰管及胰液流出不暢所致的胰腺炎癥性損傷。膽源性胰腺炎是引發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患者的臨床表現包括腹痛、惡心、嘔吐、腹脹、黃疸、發熱及休克等。
超聲內鏡,顧名思義就是胃鏡檢查和超聲檢查的結合。當內鏡進入胃腔后,在觀察胃腔內黏膜形態的同時,又能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實時超聲掃描,以獲得管道壁各層次的組織學特征及周圍鄰近臟器的超聲圖像,輔助醫生做出更準確的診斷。
武利萍介紹,超聲內鏡(EUS)在臨床應用廣泛,當普通胃鏡、腸鏡發現黏膜下病變時,超聲胃鏡可進一步明確病變的起源、大小及性質,為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據。另一方面,超聲胃鏡在膽道胰腺疾病的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能夠清晰地觀察胰腺的形態、結構及其周圍血管情況。超聲胃鏡隔著胃壁和十二指腸壁,能夠在最短的距離看到膽管、膽囊、胰腺及胰管的病變,為診斷膽胰疾病提供靈敏的手段,并可引導病變穿刺活檢,以明確病變性質。
超聲內鏡在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是醫生手中的利器,更是患者心中的一束光,照亮了膽胰健康之路,讓膽胰疾病的診療將更加精準、高效,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