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春季都是流感的高發期
但很多人可能不重視流感
以為只是小感冒從而掉以輕心
今天就為大家揭開7個關于流感的真相
誤區一:流感就是普通感冒流行起來
真相:√流感和感冒不是同一種疾病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導致,例如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而普通感冒則是由多種病原體引起,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所以這兩者并不相同。和普通感冒相比,流感通常起病急,出現嚴重并發癥的風險也更高。
誤區二:得了流感“扛”過去就好了
真相:√建議及時就醫,遵醫囑服用藥物
流感通常比普通感冒更加“兇險”,如果本身免疫力較差,不僅容易感染細菌導致肺炎,還可能讓病毒“入侵”心臟引發心肌炎。尤其是5歲以下的兒童、65歲以上成年人和本身就患有慢性病的朋友,在感染后建議盡快就醫,在醫生指導下科學用藥。
誤區三:無明顯呼吸道癥狀就不是流感
真相:√流感可能以全身和消化道癥狀為主
患流感時,發高燒、食欲減退、渾身酸痛等全身癥狀一般比較顯著,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癥狀會相對較輕或不明顯。此外,兒童感染流感后可能以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為主,所以沒有呼吸道癥狀并不代表一定不是流感。
誤區四:打流感疫苗沒什么用
真相:√疫苗有助于降低感染及重癥風險
每年流行的病株可能不一樣,不過流感疫苗的成分也會隨之調整。雖然疫苗不等于百分之百的保障,但依然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感染后癥狀的嚴重程度,以及引起并發癥的風險。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或屬于嚴重過敏體質的朋友,建議接種前先咨詢醫生的建議。
誤區五:去醫院輸液,可以好得更快
真相:√輸液很難縮短流感病程
世界衛生組織倡導“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因為輸液較為容易引發靜脈炎、過敏、空氣栓塞等問題。專家認為由病毒感染引發的流感一般不需要輸液,且輸液也基本無法縮短病程。通常出現重癥肺炎,或有些藥物無法口服時,才建議輸液。
誤區六:短期內不會重復患流感
真相:√甲流和乙流抗體無法互相免疫
目前流行的甲流和乙流,屬于流感的兩種不同亞型,不具備交叉免疫機制。也就是說感染甲流后雖然身體會產生抗體,但如果體質較弱,便仍有感染乙流的風險,反之同理。因此,流感痊愈后也建議大家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防護措施。
誤區七:流感癥狀較輕時,可以正常運動
真相:√患流感期間抵抗力較弱,建議休息
當流感病毒過于強大,或自身免疫力低下時病毒便可能突破呼吸道屏障,侵襲心肌。免疫系統可能會把帶病毒的心肌細胞識別為外來抗原而“誤傷”,這時候運動容易加重心肌損傷。因此即便癥狀較輕,也建議大家好好休息,痊愈后的3-4周后可以逐漸恢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