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心臟彩超,不少人盯著報告上 “卵圓孔未閉” 的字樣,滿心疑惑:這究竟是什么情況?嚴不嚴重?需不需要治療?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揭開卵圓孔未閉(PFO)的神秘面紗。
卵圓孔就像是我們還在媽媽肚子里時,心臟上的一扇 “特殊小門”。在胎兒時期,由于無法通過肺部呼吸,而是依靠臍帶獲取氧氣,這扇 “小門” 就發揮著關鍵作用,能讓血液巧妙地繞過肺部,直接完成流通。正常情況下,當寶寶呱呱墜地,開始獨立呼吸,這扇 “小門” 便會自行關閉。
然而,大約 25% 的人,這扇 “小門” 并沒有完全閉合,這便是我們所說的卵圓孔未閉(PFO) 。這種現象其實較為常見,它更像是心臟在發育過程中留下的一種 “小插曲”。
幸運的是,絕大多數存在卵圓孔未閉的人,終其一生都不會出現任何不適癥狀,它就像一個安靜的 “旁觀者”,默默存在于心臟之中。但在部分人群中,PFO 卻可能成為潛伏的健康 “隱患”。
研究發現,PFO 與多種健康問題存在關聯:不明原因的腦卒中(尤其好發于年輕人)、偏頭痛(在部分患者身上表現明顯)、潛水員易患的減壓病,以及站立時出現的體位性缺氧等。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些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卒中風險因素的人群里,PFO 很可能就是引發腦卒中的 “幕后黑手”。
許多人都是在體檢過程中,或是醫生檢查心臟雜音時,偶然發現自己存在卵圓孔未閉的情況。若要進一步明確診斷,通常需要借助以下檢查手段:心臟彩超(經食道超聲檢查的準確性更高)、造影檢查,以及經顱多普勒氣泡試驗(該試驗可檢測是否存在血液 “漏流” 現象) 。
并非所有的卵圓孔未閉都需要進行治療!如果只是在檢查中偶然發現,平時沒有任何不適癥狀,也未曾發生過腦卒中,一般無需特殊干預,定期進行復查即可。
但當出現以下情況時,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治療:不明原因的年輕腦卒中患者;卵圓孔孔徑較大,且存在明顯的右向左血液分流;反復發生腦卒中,或是偏頭痛癥狀嚴重,已經對日常生活造成明顯影響 。此時,醫生可能會根據具體病情,選擇藥物治療或采用封堵術,將這扇未閉合的 “小門” 關閉。
PFO 封堵術是一項微創介入手術。手術過程中,醫生會通過導管從腿部血管進入心臟,然后將一個 “傘狀器械” 撐開,精準地封住卵圓孔。這項手術對身體的創傷較小,術后患者基本不會影響正常生活。大量臨床案例表明,大多數患者術后恢復良好,經過長期隨訪,其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驗證。
卵圓孔未閉本質上并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臟解剖現象;是否需要治療,關鍵要看是否存在明顯的血液 “漏流” 情況,以及是否引發過健康問題;對于年輕的腦卒中患者而言,排查卵圓孔未閉至關重要;定期隨訪、做好日常生活管理、盡量避免危險因素,這些對于維護心臟健康同樣意義重大。
卵圓孔如同心臟上的一扇 “特殊小門”,對大多數人來說,它無聲無息地陪伴一生;但在特定人群中,它卻可能藏著引發卒中的 “關鍵鑰匙”。面對卵圓孔未閉,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去認識,進行合理的管理,既不必過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有相關疑問,建議前往心內科或神經內科門診,讓專業醫生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