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院血液病科門診來了一位面色蒼白、渾身乏力的年輕女士,她的丈夫一臉關切地問:“醫(yī)生,我媳婦總說頭暈,是不是貧血了?我天天給她煮紅棗紅糖水,怎么不見好呢?” 這樣的場景在血液病科門診并不少見,很多人一提到貧血,第一反應就是喝紅棗紅糖水 “補血”,但這真的有效嗎?今天,作為血液病科醫(yī)生,我就來和大家聊聊貧血那些事兒。
貧血非小事,切記要重視
貧血,就是指單位容積循環(huán)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Hb),紅細胞數(shù)量(RBC)及血細胞比容(HCT)低于本地區(qū)、相同年齡和性別人群的參考值下限的一種臨床癥狀。在我國海平面地區(qū),成年男性血紅蛋白濃度<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婦 Hb<100g/L 就可以診斷為貧血。貧血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多種疾病,背后可能隱藏著多種原因,比如營養(yǎng)不良、慢性疾病、失血過多、遺傳因素等。
貧血真相大揭秘,這些癥狀要警惕
貧血的癥狀多種多樣:
輕度貧血可能僅表現(xiàn)為輕微的頭暈、乏力、容易疲倦,活動后心慌、氣短;
中度貧血時,除了上述癥狀加重,還可能出現(xiàn)面色蒼白、耳鳴、記憶力減退;
嚴重貧血甚至會導致呼吸困難、心絞痛、心力衰竭,影響重要臟器的功能。
如果你或身邊的人出現(xiàn)這些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yī),通過血常規(guī)等檢查明確是否貧血以及貧血的原因。
紅棗、紅糖水,補不了你的 “血”
“以食養(yǎng)生,吃什么補什么”,很多人都這么認為,紅棗和紅糖是紅顏色的,就認為它們能補血,這種想法其實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從營養(yǎng)學角度來看,紅棗雖然含有一定的鐵元素,但含量并不高,而且其中的鐵屬于非血紅素鐵,人體的吸收率很低,大約只有2%-3%。紅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幾乎不含有鐵,更沒有補血的功效。喝紅棗紅糖水,更多的是補充了糖分和水分,對于改善貧血的作用微乎其微。
還有人認為,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促進鐵的吸收。但紅棗中的維生素C含量并不突出,而且在煮水過程中,維生素C會大量被破壞,進一步降低了它促進鐵吸收的作用。所以,別再把紅棗紅糖水當作 “補血神器” 了,它解決不了真正的貧血問題。
炒肝正 “
與紅棗、紅糖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豬肝才是缺鐵性貧血患者應該多吃的食物。豬肝富含鐵,吸收率高,是人體補充鐵元素的優(yōu)質(zhì)來源。每100g豬肝中含鐵量高達22.6mg,遠高于紅棗等食物。此外,豬肝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 A、B 族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對于改善貧血、增強免疫力都有很好的幫助。
除了豬肝,其他動物肝臟如雞肝、鴨肝,以及動物血制品如豬血、鴨血,也都是補鐵的佳品。瘦肉、魚類、豆類等食物中的鐵含量和吸收率也不錯,可以搭配食用,保證鐵元素的充足攝入。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豬肝營養(yǎng)豐富,但也不能過量食用。因為豬肝中膽固醇含量較高,過量食用可能會對血脂產(chǎn)生不良影響。一般建議每周食用2-3次,每次50-100g即可。在烹飪豬肝時,要確保徹底煮熟,避免寄生蟲和細菌感染。
科學補血,這些方法要牢記
除了通過飲食補充鐵元素,對于缺鐵性貧血患者,醫(yī)生還可能會開具鐵劑進行治療。口服鐵劑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需要連續(xù)服用至不貧血,再口服3-6個月,具體劑量和療程要根據(jù)病情和個體差異由醫(yī)生決定。在服用鐵劑時避免與紅酒、濃茶、咖啡同時服用,因為它們會抑制鐵的吸收。
除了缺鐵性貧血,還有其他類型的貧血,如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不同類型的貧血治療方法也不同。巨幼細胞貧血需要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再生障礙性貧血則需要免疫抑制治療、促造血治療等。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貧血,一定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血液科就診,明確貧血的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