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8月,
海拔3500米的西藏高原上,
格桑花漫山遍野。
在藏族人民心中,
這是一種寄予著希望的幸福花。
千里之外的七朝古都,
也有格桑花次第開放。
迎來一批西藏醫生學員
▲2022年西藏進修學員歡迎儀式
▲校黨委書記盧克平講話
▲1975級西藏學員班班主任范秀云講話
▲我院黨委書記張秋梅主持儀式
▲我院院長張雙林致歡迎詞
▲導師代表張艷榮、學員代表洛旦發言
▲西藏學員為校黨委書記盧克平、1975級西藏學員班班主任范秀云獻哈達
▲西藏學員為導師們獻哈達
▲我院院長張雙林為西藏學員發放工作服
7月22日,我院迎來了一批西藏醫生學員,這是繼1975年開辦藏族醫士班之后又一批新學員。歡迎儀式在16號樓紅旗廳舉行,校黨委書記盧克平、黨委辦公室主任裴強,1975級藏族班班主任范秀云,我院黨委書記張秋梅、院長張雙林等院領導,導師、西藏學員等參加了儀式。張秋梅主持歡迎儀式。
儀式伊始,與會人員觀看了我院院情片《初心·使命》,充分感受到我院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近年來改革發展的成就。
張雙林致歡迎詞,向四位西藏學員表示熱烈地歡迎。他說道,我校、我院均與西藏地區淵源深厚、情意深重。早在70年代,我院(當時名為河南開封地區衛校)克服重重困難開辦三個藏族醫士班,為西藏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我校迎來建校110周年之際,我院為繼續弘揚支援西藏醫療工作的光榮傳統,開展新形勢下智力援藏工作,積極推動西藏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希望各位導師傾囊相授、認真施教、加強交流、生活關心;希望四位學員盡快轉變角色,潛心學習、扎實工作、擴充知識范疇,不斷提升個人能力。
導師代表張艷榮、學員代表洛旦分別進行了表態發言,表達了對本次學習的期待和決心。
范秀云向四位學員表示熱烈歡迎和美好祝愿。她分享了47年前160名藏族同學在這里學習生活的情景,以及畢業后返回西藏所取得的顯著成績。她說道,今天,第一附屬醫院為西藏山南地區兩個醫院培養醫務人員,這是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為少數民族培養醫務人員的延續和發展,又一次體現出“漢藏一家親”各民族友好團結的精神。希望同學們珍惜學習機會,在這里學到更多的醫學知識和醫療技能,滿載而歸,更好地為廣大群眾和父老鄉親的健康作出自己的貢獻。
盧克平代表河南大學向四位同學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向為西藏醫療事業發展和豫藏友好合作交流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指出,今天四位藏族學員來第一附屬醫院交流學習,是河南大學與西藏友好情誼的延續和傳承。長期以來,河南大學非常重視援藏工作,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關于援藏工作的方針、政策和部署,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和智力優勢,在援藏工作中主動擔當作為。從1975年160余名藏族學生背負行囊,奔赴河南大學求學報國;到學校組織大批教師義無反顧進藏支教,助力西藏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再到學校成立藏學研究所,數十項高水平研究課題開花結果等,受到上級部門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成為支持西藏發展的“智力資源寶庫”。大批“鐵塔牌”學子在雪域高原各條戰線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取得了突出成就,為河南大學贏得了良好聲譽。
盧克平強調,第一附屬醫院開啟智力援藏工作,與西藏山南市措美縣、錯那縣多家基層醫療機構簽訂“智力援藏”協議。這是大事、好事,也是喜事,可謂意義重大、責任重大、使命重大,學校一定會給予全力支持。并提出三點希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務實重干。援藏工作在黨和國家戰略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關乎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希望醫院盡心盡力、精益求精做好智力援藏工作,為加強民族團結和促進共同繁榮貢獻河大智慧和河大力量。二是加強人才培養,提升醫療水平。根據西藏進修同志的共性需求和個性化特點,制定出科學有效的培養方案,幫助西藏進修的同志成長成才。三是搭建友誼橋梁,做好服務保障。確保西藏進修的同志在醫院期間學習順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打造援藏工作的標桿和典范。
張秋梅代表醫院進行表態發言。她表示,醫院一定會盡心盡力、用心用情,務實重干做到高水平智力援藏;不斷強化醫療人才培養,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全力以赴做好各項服務保障,搭建中原大地和雪域高原友誼橋梁。為確保四名西藏學員進修取得實效,提出三點要求和希望:一是精心安排,做好全方位保障;二是勤勉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三是精誠團結,共同創造新的輝煌。希望能夠以第一批來院進修學員為橋梁和紐帶,不斷加深漢藏兩地醫療人才的交往交流交融,為現代醫學、藏醫等共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不斷增進民族交流、民族融合。
最后,四位學員分別向盧克平、范秀云及自己的導師獻哈達。
張雙林向四位學員發放工作服,導師為學員佩戴胸卡。
格桑花開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西藏時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崇高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顯著優勢。缺氧不缺精神,這個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我院大力弘揚支援西藏建設的光榮傳統,四五十年以來,積極發揮專業優勢,著力為西藏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1975年醫學班合影
早在20世紀70年代,我院,也就是當時的開封地區衛校就開辦了專門針對西藏地區醫學生的藏族班,160名藏族孩子帶著報效家鄉的滿腔熱情和對醫學知識的渴望地來到這里,克服生活條件艱苦、語言溝通困難等諸多難題,潛心學習、精研業務,不斷精進醫術、涵養仁心。在學成后,他們義無反顧地回到西藏,投身到西藏各個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成為了西藏基層醫療事業的拓荒者,推動了當地醫療水平的提高。
在學校即將迎來建校110周年之際,我院黨委為繼續弘揚學校支援西藏工作的光榮傳統,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懷“國之大者”,與西藏山南市措美縣、錯那縣多家基層醫療機構簽訂了“智力援藏”協議,建立醫療信息共建、共用、共享平臺,為受援醫院提供醫療、管理等各方面指導,并選派人員赴受援醫院開展實地指導等,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持續加深我校、我院與西藏的深厚友誼。
▲四位學員的合影
此批西藏醫生學員共有四人,都是來自西藏山南地區措美縣和錯那縣醫療衛生機構的骨干人才,將在我院進行為期半年的學習。醫院為他們量身定做教學課程、周密制定育人計劃,選派最精英的老師,實行“雙導師、一對一”負責制等方式,精準施教、傾囊相授;同時,還為他們安排了有空調、淋浴、獨立衛生間的雙人間;每月發放生活補助,配有專職輔導員,生活上、學習上、后勤上給予全方位的服務保障,使他們帶著深深的情意來、帶著沉甸甸的收獲走,把學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帶回西藏、服務西藏。
▲校黨委書記盧克平對我院工作進行指導
祝西藏四位學員
學習愉快,工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