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笑臉,
無色,卻能讓世界色彩斑斕;
無味,卻能芳香滿人間;
無形,卻撫慰人間冷暖。
而疼痛卻能讓人們失去歡樂的笑容,長期疼痛者,會造成心理創傷和負面情緒……
用愛去呵護
走進疼痛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患者痛苦的表情以及聽到各種“我疼得不想活了”“我疼得想撞墻”“我疼得睡不著覺”“疼痛快把我折磨死了”,諸如此類的痛苦呻吟聲都是患者初入院時的最真實的發聲!身體上的疼痛讓他們原本快樂的生活變得黯淡無光。
為了更好地讓患者說出自己的疼痛程度,疼痛科使用了疼痛評分表,主要采用數字評分法和面部表情法。對于初入院的患者,在教他們使用時,出現了很多的小插曲。記得5床張阿姨,剛入院當天,我負責接診,笑著對張阿姨說:“阿姨,這個是疼痛評分表,把疼痛程度分為0分至10分,您的疼痛是幾分?”張阿姨白了我一眼,氣呼呼地說道:“我怎么知道,你們不應該是先給我止疼嗎?給我一片止疼藥或者打一止疼針也行啊,和我說這些有什么用!”我耐心的解釋道:“張阿姨,您先別著急,我們只有先了解您的疼痛情況,才能更好地為您治療和護理啊,根據您每天的疼痛評分,還可以為臨床用藥的劑量調整提供依據,我來教您該怎么使用它。”經過一番的耐心講解,張阿姨學會了使用疼痛評分表,并且主動向我們匯報疼痛情況。出院那天,張阿姨開心地說:“小敏啊,我發現你們科的醫護人員都很細心,有耐心,我很滿意。你看我床頭的便利貼,知道我記憶力不好,你們就把約好的各項檢查時間和注意事項寫在上面,然后再三提醒我,雖然事情很小,但我真的很感動!還有你們的疼痛評分表很形象啊,七分就像我剛來時的表情,快哭的樣子,4分就像我治療后疼痛緩解的表情,現在,我的臉就是0分的表情,哈哈,是吧?”我笑著點點頭,張阿姨接著說:“小敏,你可別怪阿姨,那天對你態度不好。”我笑著說:“阿姨,不會的,我能理解您那天的心情,我也體會過疼痛的感覺,看著您的笑臉,瞬間治愈了我一身的疲憊,您的笑臉也是我們服務的動力。”
用心去感受
科室主任楊振玲和護士長趙朋云常常提醒我們:“為醫者,要存仁心,施仁術,要用心去傾聽,去感受患者的痛苦。”“護理工作中我們要始終保持一顆有溫暖的心和一雙愿意勞動的手。”這些話促使著科室全體人員在“一心為患者”的道路上越走越長。
記得13床的秦老師,是位癌痛患者,由于長期被病痛折磨以及經濟上的壓力,導致他的脾氣變得古怪、暴躁,經常對醫護人員亂發脾氣,還不配合日常治療。那天一早例常是晨間護理,責任護士楊如夢去清掃床鋪,只聽到秦老師厲聲喝道:“別動我的床!天天掃,你們不嫌麻煩,我還嫌麻煩呢,桌上的東西不許動,我就要放在那里!真煩人!”被突如其來的呵斥所驚嚇,她的淚水在眼里打轉,但最終她還是繼續笑著向秦老師解釋:“秦老師,我們也是為了您好,每天給您清掃床鋪,保持整潔舒適,您躺著也舒服,桌上的東西我幫您規整好,您用時也方便。窗戶給您打開,通通風,讓您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利于您疾病的恢復。如果您心情不好,您可以兇我,但是您不能拒絕治療,只有好好地配合治療,疾病才能被趕走!您的家人也很想陪著您,但您一生氣就把他們罵走了,他們害怕惹您生氣,不敢來了呢。以后我每天都來和您聊天,您有什么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情都可以和我講,我是您忠實的傾聽者。”秦老師怒氣的臉這才有了一絲笑意,治療也順利地進行。以后的每一天,秦老師都會經常和我們講述他經歷過的陳年往事,病房中也終于能聽到他的笑聲了……
這只是兩個小小的片段,疼痛科病區里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始終秉持著“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全面實施以優質護理服務為基礎、努力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用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與患者之間建立起“心與心”溝通的橋梁!幫助患者解除疼痛,讓昔日失去的笑容重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