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Intensive Care Unit),三個簡單的字母在一次偶然的碰撞中擦出了愛的火花,從此醫療界就有了一個神圣而又偉大的地方——重癥監護室!ICU實行的是24小時無陪護制度,每位住進ICU的患者所有的治療、護理及喂飯、喂水生活照料全部由護士完成。他們不停地穿梭于病房之間,那輕盈的步伐,矯健的身軀,透露著一種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工作作風,充分地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工作理念。
前不久收治的一例男性中年患者,由于車禍多處肋骨骨折、雙股骨骨折,完全不能動彈。護理最困難的是患者大便,需要科里四位護士一齊用力把他抬起來,一百八十多斤的體重,而且還必須用力均勻。我們只能小心翼翼地將他抬起、放下、再抬起、再放下。放進便盆,解完大便,我們先用紙擦凈肛周,再用溫水毛巾洗干凈,每個操作、每個步驟、每個細節,我們都像呵護襁褓中的嬰兒一樣,加倍小心盡力減輕患者痛苦。患者感激地說:“你們真好,好得我都過意不去了。”我們微笑著對他說:“沒事,沒事,只要你能好起來就行!”
彤彤,一位重度燒傷的小患者,護士們對她都很疼愛。“哎!將心比心,她和我們家的孩子差不多,身上燒成那樣,都還沒怎么鬧,這孩子真不錯!”“彤彤,你真棒,你不哭不鬧,我們告訴老師說彤彤最堅強!過一會兒,我給你講故事。”因為還是孩子,彤彤特別愛動,剛剛換的床單一會兒弄臟了,再換,剛剛擦的藥抹掉了,再抹,如此反復,醫護人員都毫無怨言。彤彤的奶奶說,“你們對我孫女真是有耐心,比我們照顧得都細致!”
ICU護士的手是不能細看的,粗糙、干燥。每天洗手,戴手套,脫了洗,再戴,無論什么時候,只要是操作,什么都顧不上了,一天下來,洗了不下幾十遍。患者多時,還經常加班加點,把生病的老人留給丈夫,把需要父母陪伴的孩子寄宿在朋友家里都是家常便飯。談起哪個患者,點點滴滴都記得非常清楚,卻常常把家里托付的事忘得一干二凈。就是這樣的一群人,沒有豪言壯語,只是這樣悄悄地把患者放在了心中。
曾經我們收治過一位農藥中毒的男性患者,年僅20歲,被送進ICU時,面色青紫,呈現點頭樣呼吸。“快,氣管插管!”正當醫生準備氣管插管的時候,監護儀上那原有的波浪線在剎那間化為蒼白的直線,“快,胸外心臟按壓!”“快,腎上腺素1mg靜推!”在場的每一位醫護人員瞬間都投入到了搶救中,通過全科醫護人員的努力,患者病情終于趨于穩定,患者的父親一下子跪在了地上,我們連忙將他扶起,對他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老人臉上掛滿淚水,嘴里一直不停地說:“謝謝你們,真的謝謝你們!”這位老實本分的農民漢子用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表達著對我們的感激!
看著患者在我們精心地照顧下漸漸好轉,康復出院。不禁想起冰心老人曾說過的一句話: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花香彌漫,使穿越拂葉的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
崇高源于微小,收獲來自付出。像這樣的事在ICU里是再普通不過了,因為我們是護士,就該為患者營造生命的綠色;因為我們是護士,就當承擔起點燃生命,重塑生命的職責。在我們心中,患者就好比生了疾患的樹,愿我們的幫助,如陽光雨露,能還給他們一個頂頂茂盛的郁郁蔥蔥,愿他們茁壯,愿他們健康;在我們心中,患者的愁苦如烏云漫天,愿我們的關懷如同和煦春風,吹走愁云,展現陽光燦爛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