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胸外科手術團隊在院長張雙林帶的領下,高質(zhì)量完成一例高難度的“開胸胸腺癌擴大根治術”,為一位胸腺癌術后復發(fā)患者完整切除了腫瘤病變,同期進行了鄰近轉(zhuǎn)移病灶切除。
患者劉女士,53歲,6年前曾行胸腺癌切除手術,一周來突發(fā)胸部疼痛,且癥狀持續(xù)存在。為求進一步治療來到我院胸外科就診,胸外科副主任張國瑜在門診為患者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及體格檢查,隨即為其安排胸部增強CT檢查,胸部影像學顯示:前上縱隔腫塊陰影,并呈現(xiàn)不均質(zhì)強化,其與心包、無名靜脈、右肺上葉、胸壁界限不清,考慮侵犯可能,初步判定為胸腺癌復發(fā)。患者辦理住院進行進一步相關輔助檢查,經(jīng)過綜合評估及多學科會診,最終診斷為:胸腺癌IVA期(cT4N0M1a),經(jīng)過張雙林再次評估后,治療團隊一致認為,外科手術可作為患者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可以有效完整切除腫瘤病變,同期進行鄰近轉(zhuǎn)移病灶切除,術后進行綜合抗腫瘤治療,最終延長生存期。
在排除手術禁忌癥后,為患者制定了手術治療方案。經(jīng)過完善的術前準備后,張雙林帶領團隊為劉女士在全身麻醉下施行了“開胸胸腺癌擴大根治術”。整個手術流程基本符合術前評估,術中探查見到心包侵犯、主動脈前壁外膜浸潤、無名靜脈包繞、右肺上葉浸潤、壁層胸膜結節(jié)狀轉(zhuǎn)移。手術用時約100分鐘,出血很少,手術順利成功完成。術后第一天患者就能夠進行床旁活動,進食狀況也很快得到了改善,經(jīng)過為期一周的系統(tǒng)治療,現(xiàn)已康復出院。
張國瑜介紹,胸腺癌是一種少見的上皮來源惡性腫瘤,較胸腺瘤更具侵襲性。根據(jù)最新的胸腺癌診療指南介紹:胸腺癌占胸腺腫瘤發(fā)病率的15%左右,胸腺癌患者的發(fā)病率和生存時間均明顯低于胸腺瘤患者。常伴有非特異性局部刺激或壓迫癥狀,當腫瘤侵及周圍鄰近組織時會伴隨相應癥狀,如劇烈咳嗽、呼吸困難、Horner綜合征、聲音嘶啞、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等。
張國瑜說道,目前,胸腺癌的治療方式選擇以能否進行手術切除以及是否能夠完整切除為主要依據(jù)進行制定。胸腺癌的最佳治療計劃應由多學科診療團隊綜合制定。對于可手術切除的胸腺上皮腫瘤優(yōu)先推薦手術完全切除,術后或輔助以放化療。而晚期不可切除的胸腺上皮腫瘤,治療方式以放化療為主,姑息性切除也能減少腫瘤負荷,對后續(xù)綜合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張國瑜提醒,胸腺癌擴大根治性切除術是目前治療胸腺癌公認的可靠手段,需切除全部腫瘤及其受累的鄰近組織,包括心包、膈神經(jīng)、胸膜、肺甚至大血管,應盡力避免雙側膈神經(jīng)切除,以避免術后出現(xiàn)嚴重的呼吸衰竭,同時檢查胸膜表面是否有轉(zhuǎn)移灶,如果可行,建議一并切除胸膜轉(zhuǎn)移灶。與此同時,應盡可能減少胸腺瘤包膜破壞時導致腫瘤播散種植,避免行術前組織病理穿刺活檢術,手術標記應放置在近腫瘤切緣、術后殘留病灶或與腫瘤粘連未切除的正常組織區(qū)域,以便術后進行精準放療定位。
因此,該手術難度大,需要術者擁有較高的外科素質(zhì),能夠應對復發(fā)性胸腺癌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意外情況,比如腫瘤侵犯心包、主動脈、無名靜脈、大范圍胸壁侵犯、肺組織侵犯,甚至部分腫瘤可能侵犯到氣管,術者需要在術前進行積極、精準、有效地評估,制定詳盡的手術計劃方案,并做好相應預案,通過有效的預測局部浸潤范圍,進行術前風險評估及術中可能進行血管置換、心包開窗、鄰近臟器部分切除、胸壁重建等準備工作,通過術中精準操作和準確判斷,才能確保手術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