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的一天傍晚,我院神經內科中醫聯合病區值夜班醫生秦亞輝接到一位“老病號”——
31歲的閆女士打來求助電話,電話中閆女士語氣急切,描述自己得了一種“怪病”,發病3天以來癥狀持續加重,主要表現為:張嘴困難、牙關緊閉,頸部肌肉緊張,無法平臥,情緒煩躁,持續不緩解,已經連續幾天都不能正常吃飯。考慮到患者年紀輕、起病急、進展快,秦亞輝建議閆女士立即來醫院就診。
閆女士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平時未服用降糖藥物,血糖控制差。患者這次起病急,到院時癥狀重,因反復發作全身多處痛性肌肉痙攣,讓其無法配合各項檢查。家屬反饋近半月陰雨不斷,又正值農忙,閆女士在田間勞作時,下肢及腳踝處有皮膚破損,混雜泥土和雨水,傷口未及時清洗,因為閆女士有糖尿病,傷口愈合緩慢。秦亞輝仔細觀察閆女士雙下肢,可見皮膚破損修復后遺留的多處斑塊狀色素沉著。
經過詳盡的體格檢查及完備的鑒別診斷,最終確診為: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幸運的是,閆女士救治及時,經過藥物控制靶肌肉痙攣、抗感染、抗毒素免疫球蛋白等綜合治療后,現已康復出院。
什么是破傷風?究竟有多嚴重?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通過傷口侵入人體后,產生一種破傷風痙攣毒素,而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續強直性收縮和陣發性痙攣為特征的急性、特異性、中毒性疾病。重癥患者可發生喉痙攣、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衰竭。
千萬不要小看這破傷風痙攣毒素
它的毒性可大著呢
僅<1μg就能致人死亡
這可比電視劇中常出現的毒藥之王——砒霜的毒性強太多了
破傷風的潛伏期多數為 3~21 天,短至1天, 罕見病例潛伏期可長至半年以上。感染部位越接近中樞神經系統(如頭、頸部),潛伏期相對越短,而越遠離中樞神經系統(如手或足),潛伏期相對越長。
哪些傷口容易得破傷風?
1.皮膚、粘膜有外傷史或破損史,如動物致傷、注射毒品、分娩或流產等;
2.皮膚、粘膜、軟組織有細菌感染史,如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竇炎、牙周感染、 肛周感染等;
3.有消化道破損病史,如消化道手術史、消化道穿孔等。
感染破傷風有哪些癥狀?
一般來說,出現牙關緊閉或苦笑面容,并且發生疼痛性肌肉痙攣時,就強烈提示著破防風的可能性。
患者發生外傷后的一段時間,出現肌緊張性收縮(肌強直、發硬),陣發性強烈痙攣,如牙關緊閉、張口困難,蹙眉、口角下縮、咧嘴“苦笑”、頸部強直、頭后仰;軀干因而扭曲成弓、四肢屈膝、彎肘、半握拳等痙攣姿態;膈肌受影響后,可出現呼吸暫停等。
對疑似的患者,可以采用壓舌板試驗,方法為:使用壓舌板輕觸患者咽后部,使其發生咬肌反射性痙攣,若出現非正常的反射性惡心基本上能確定患者感染了破傷風,此檢查方法的敏感性(94%)和特異性(100%)均較高。
如何預防破傷風?
首先,接種破傷風疫苗,目的就是給機體建立一道免疫屏障。人們在小時候打的百白破和白破疫苗就是預防破傷風,全程接種后可以維持5-10年的有效保護。
如果沒有打過,成年后也可以接種三針破傷風疫苗提前預防。
其次,生活中出現較嚴重傷口,特別是貓狗的咬傷抓傷時,一定要及時就醫,進行規范處理。徹底清洗消毒創面后,評估進行下一步治療方案。
重癥患者如何治療?
嚴重程度為中型及以上的非新生兒破傷風患者,建議在有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能力的重癥監護病房(ICU)進行治療。治療主要包括:滅活循環毒素,消除傷口中破傷風梭狀芽胞桿菌,控制肌肉痙攣,治療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氣道管理,一般支持性措施和并發癥的防治,免疫預防等措施。
秦亞輝提醒大家,對待破傷風一定要重視,重型破傷風感染患者在無醫療干預的情況下,病死率較高[1],即使經過積極的綜合治療,全球范圍病死率仍高達30%~50%[2],是一種極為嚴重的潛在致命性疾病。
如果遇到身邊人有張口困難、哭笑面容及痛性肌肉痙攣等表現,一定要警惕破傷風的可能。破傷風的危害非常大,早期徹底清創,改善傷口局部血液循環是有效預防的重要措施。在受到嚴重外傷后,建議盡快到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素,避免耽誤疾病的救治。
參考文獻:
【1】王傳林,劉斯,陳慶軍,等. 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范.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9,53(12):1206-1211.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9.12.004
【2】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北京大學創傷醫學中心. 中國破傷風免疫預防專家共識. 中華外科雜志,2018,56(3):161-167. DOI: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8.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