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一種相關聯的有氣流受限的疾病,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13.7%,估算我國患者數近1億[1]。慢阻肺是中國第3大致死原因,年齡標化的死亡率為60.4/10萬人。在中國,慢阻肺死亡負擔已超過癌癥上升至第三位[2~4]。每年死亡128萬人,平均每分鐘死亡2.5人[5]。
慢阻肺的早期癥狀隱匿,代償功能強大,通常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活動后氣促等癥狀。
慢阻肺疾病病因常見于氣道長期受不良刺激,如吸煙、大氣污染、有害氣體和寒冷空氣等。反復呼吸道感染,包括細菌、病毒引起的氣管炎、肺炎等,以及過敏因素如支氣管哮喘等也是慢阻肺的重要原因。
而吸煙是慢阻肺的主要病因,且該疾病造成的肺功能損害是不可逆性的,根治困難,主要治療手段是控制癥狀、改善生活質量避免肺功能進行性下降。主要治療包括急性發作期控制感染、解除氣道痙攣、吸氧化痰等對癥治療;緩解期避免呼吸道感染;接觸過敏源及刺激性氣體。
國內外學者認為,慢阻肺的發生發展的病理過程與營養狀況,特別是與氣道的營養不良密切相關。所以病人可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自我保健,提高機體素質,改善氣道營養,促進慢阻肺的可逆變化,有助于病情好轉和康復。秋冬季注射流感及肺炎疫苗也是預防慢阻肺加重的有效措施之一。
慢阻肺如何防治?
1.堅持運動
不少慢阻肺患者天氣一冷便縮在屋里“貓冬”,不敢出門活動。事實上適度的戶外運動有益無害。患者可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選擇合適的鍛煉項目。例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中老年身體狀況較好的也可爬山游泳等。同時要注意,運動要循序漸進之以恒,運動后以自我感到舒適為度
2.生活作息
勞力過度、勞心過度、大量吸煙等均可損及身心健康,傷害呼吸系統,引發慢阻肺。所以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做到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睡眠。千萬不要干力所不及的勞動,有心慌氣短者更應掌握好自己的活動量,以減輕心臟負擔。
3.必須戒煙
戒煙是慢阻肺患者防范發作的必然選擇。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加重病情,甚至引發其他并發癥。戒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健康狀況。
4.防范上呼吸道感染
(1)防范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易引起慢阻肺急性發作。
(2)慢阻肺患者多體弱抵抗力低,稍受寒冷刺激,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產生反射性收縮,氣道缺血,抵抗力下降。
(3)存在于上呼吸道黏膜的細菌或病毒便會乘機侵入黏膜上皮細胞而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重者可引發肺部感染,使病情惡化。
因此,慢阻肺患者一年四季,特別是冬天和早春,要注意防止受涼,寒冷天氣更要防寒保暖。在雨雪霏霏或多霧的天氣,不要外出,可在室內活動。在冬春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去,減少感染機會。室內要保持一定溫濕度,這樣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果一旦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應盡快請醫生治療,控制消除感染。
5.有痰盡量咳出來
增加空氣振動力量的同時,讓患者自動咳嗽,或在患者用力咳嗽時雙手用力壓迫下胸部或上腹部以增加膈肌的跳彈力量。促使痰咳出,以清除呼吸道阻塞物,保證老年患者進行正常呼吸。
6.增加營養提高免疫力
增加營養提高免疫力,是慢阻肺患者自我養生保健的重要內容。合理調配好膳食,讓病人吃好,是保證身體需求的重要任務。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素的比例要適當增加。對食欲不好、消化吸收差的病人,必要時可靜脈輸入脂肪乳、多種氨基酸等。攝入營養比例為碳水化合物50%,脂肪35%,蛋白質15%。以體重為65公斤的男性慢阻肺患者為例,每天可給予碳水化合物282克,脂肪88克,蛋白質84克。增加營養攝入有助于改善機體營養狀況,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康復。
7.合理使用支氣管擴張劑
病情按需使用,在喘息發作時每次噴霧吸入1~2噴(100~200微克),必要時可每隔4~8小時吸入一次,但在24小時內最多不宜超過8噴。若用藥后喘息等癥狀未見顯著改善或變得嚴重時,千萬不能自行增加吸入劑量,應及時讓醫生采取其他治療方案,以控制病情。長期使用β2受體激動劑,易產生耐藥性,降低療效。還有肌肉震顫,心率加速,頭痛等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需引起注意。
參考文獻:
[1]WangC,etal.Lancet.2018Apr28;391(10131):1706-1717.
[2]XuG,etal.LancetRespirMed.2018Aug;6(8):e38.
[3]XiaochenLi,etal.BMJ.2020Aug6;370:m3150.
[4]ZhouMetal.Lancet.2019Sep28;394(10204):1145 -1158.
[5]鄧媚穎. 自我保健,2015,000(00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