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
生孩子相當于走了一趟“鬼門關”
那是因為在原來
生孩子都是自然分娩,
如果碰到一些特殊情況,
往往會造成產婦難產,
甚至危及生命。
隨著現代社會醫學的發展,
剖宮產給女性分娩提供新的選擇,
再結合B超、胎心監護等輔助檢查,
極大地保障了母親與胎兒的生命。
今天我院產科主任張艷榮帶領新手爸媽
一起了解剖宮產的那些事。
01
什么情況下可以選擇“剖宮產”
張艷榮介紹,在產科所有產婦在住院分娩之前,醫生都會對產婦進行全面的產前檢查,結合孕期產檢情況和輔助檢查做一個詳細的評估。當產婦和胎兒出現以下情況時,建議行剖宮產。
1.產婦方面:
①骨盆狹窄或畸形。
②前置胎盤。
③胎盤早剝。
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⑤心臟病。
⑥子宮破裂風險較高(如既往有剖宮產史且子宮切口愈合不良、子宮手術史等)。
⑦其他:生殖道皰疹活動期、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母體疾病等。
2.胎兒方面:
①胎兒窘迫。
②胎位異常:橫位,臀位等。
③巨大兒。
④多胎妊娠等。
另外,在自然分娩時,如有產程異常的情況,也可轉為剖宮產結束妊娠。
02
剖宮產手術的術前與術中情況
張艷榮在做手術之前都會向孕婦及其家屬詳細解釋剖宮產手術的相關情況,她說:“不要小看術前溝通,孕婦是有知情權的,咱們講明白了,她放心,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產婦的焦慮,對整個手術以及術后恢復都非常有利。”
術前準備包括:術前檢查、皮膚準備、腸道準備、放置導尿管等,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
手術步驟可簡單分為:
①麻醉。
②下腹部手術切口(橫切口和縱切口兩種,根據病情結合孕婦意愿選擇合適的切口)。
③娩出胎兒及胎盤。
④縫合子宮及腹部切口。
03
術后的恢復與護理細節
1.傷口護理:術后傷口疼痛是常見的現象,一般在術后前幾天較為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傷口疼痛會逐漸減輕。產婦應注意避免劇烈咳嗽、大笑、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壓的動作,以免加重傷口疼痛或導致傷口裂開。切口定期換藥,保持切口清潔干燥。
2.子宮收縮痛:剖宮產術后子宮也會收縮,以減少出血并恢復到孕前大小。子宮收縮痛類似于痛經,通常在術后 1 - 2 天出現,這種疼痛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3.惡露排出:產后會有惡露從陰道排出,惡露的主要成分包括血液、壞死的蛻膜組織、宮頸黏液及細菌等。剖宮產術后惡露量一般較自然分娩少,但持續時間可能稍長,通常持續4-6周。在惡露排出期間,產婦要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勤換衛生巾,避免感染。
4.飲食與活動:ERAS康復理念,術后禁食6-8小時后可進食少量流質,待胃腸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后可逐漸過渡到少量半流食、軟食和普通飲食。術后早期在床上進行翻身、活動四肢等,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早下床活動,一般術后24小時左右可在床上坐起,術后第1-2天嘗試下床活動,逐漸增加活動量。早期下床活動有助于促進胃腸蠕動恢復、預防腸粘連、減少肺部并發癥等。
參考文獻
[1]夏海波.新共識作答剖宮產術關鍵問題[N].健康報,2024-02-28(007).DOI:10.28415/n.cnki.njika.2024.000453.
[2]耿志宇,王東信,楊慧霞.《產科麻醉和圍產醫學會加速剖宮產術后康復共識聲明和推薦》解讀[J].北京醫學,2022,44(06):547-550.DOI:10.15932/j.0253-9713.2022.06.040.
[3]剖宮產手術的專家共識(2014)[J].健康管理,2015,(03):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