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會讓牙縫增大,牙齒‘漏風’!”
“每天都刷牙,還有必要洗牙嗎?”
“洗牙會破壞保護層,讓牙齒變敏感!”
……
事實是
牙齒遠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干凈
洗牙也遠遠沒有你以為的那么可怕
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洗牙的真相,打破那些流傳甚廣的誤會。
誤會一:洗牙會損傷牙齒表面的牙釉質
洗牙一般是采用超聲波震動去除牙結石,在操作過程中,醫生會選取合適的功率,將潔牙機工作尖以正確的角度放在牙齒牙石交界處,不停移動,洗牙只是去除牙齒上多余的 “雜質”,而不會破壞牙齒本身的結構。
誤會二:洗牙會導致牙齒酸痛。
洗牙后牙齒出現酸痛,并非洗牙本身對牙齒造成了損害,而是因為牙結石長期附著在牙齒表面及牙齦邊緣,導致牙齦萎縮、牙根暴露。當洗牙去除牙結石后,牙齒敏感的根部直接暴露在外界環境中,遇冷、熱、酸、甜等刺激時,酸痛感便接踵而至。實際上,洗牙是在幫助清理牙齒上的污垢,預防口腔疾病進一步發展,并非傷害牙齒的 “兇手”。
誤會三:洗牙會使牙縫變大。
牙結石長期堆積在牙縫中,會不斷刺激牙齦發炎腫脹,并導致牙齦萎縮。洗牙前,牙縫由于被牙結石和腫脹的牙齦填滿,并不感覺牙縫很大;洗牙后,牙結石被去除、牙齦腫脹消除,會感覺牙縫好像變大了。就如同堵塞河道的淤泥被清理,原本被淤泥占據的空間空出來,河道看起來變寬了,實際上是牙齦恢復了更健康的狀態。如果長期不洗牙,牙結石會刺激牙齦不斷萎縮,直至牙齒松動脫落。
誤會四:洗牙會使牙齒變松。
首先,如果從年輕時就定期洗牙,牙是不會松的。牙齒松動,是長期不洗牙的結果。
長期不洗牙,牙結石會刺激牙齦不斷萎縮,牙齒周圍的骨質也會不斷萎縮,牙齒就會變松。但是由于牙結石就像“水泥”一樣把原本松動的牙齒固定在了一起,患者早期不會感覺到牙齒松動。洗過牙以后,松動的牙齒原形畢露,這只是它原本的狀態,而非洗牙導致。不過不用擔心,有的松動牙齒經過治療后是會好轉的,必要時醫生也會對松動的牙齒進行固定。
如果因擔心牙齒松動而不洗牙,任由其發展,那最終牙齒就會松動脫落。在這里,更正的另外一個誤解“老掉牙”,老了不一定掉牙,保護好牙齒,牙齒是可以陪伴我們一生的。
誤會五:健康的牙齒不需要洗牙。
即使每天認真刷牙,牙齒表面和牙縫中仍會殘留食物殘渣和細菌,久而久之形成牙結石。定期洗牙能有效預防牙齦炎、牙周炎、齲齒等口腔疾病,保持牙齒健康。就像即使每天打掃房間,也總有清潔不到位的地方一樣。